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招商产园:不只是产业园,更是城市居民的“艺术家园”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诗意栖居”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当传统产业园褪去单一的生产属性,如何让冰冷的建筑空间承载起城市的文化温度?招商产园用实践给出答案——通过“意库”系列园区与大型会展中心的创新运营,将产业空间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得的艺术生活场域。这不仅是一场空间革命,更是一场重塑城市精神的文化觉醒。

一、艺术基因的植入:从生产车间到文化容器

行走在深圳南海意库的林荫步道,斑驳的旧轮胎装置与先锋艺术装置共生,这座由三洋厂房改造的园区,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建筑结构,却在招商产园手中完成了“工业记忆+艺术新生”的蜕变。在记者看来,这种改造并非简单的空间再利用,而是用艺术为城市基因编码的过程。当锈迹斑斑的工业装置成为雕塑基座,当仓库挑高空间变身创意办公空间,工业时代的集体记忆与当代艺术碰撞出独特的文化张力。

这种创造性转化在金山意库体现得更为立体。金山意库是众多“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工作室彰显着个人特色,金山意库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出口加工区的工业旧厂房区,从“工业园”到“文创园”,“文化基因”在这里扎根。金山意库的角落里藏着不少细碎的美好,转角之间偶遇的可能是一间小店,可能是一件艺术装置,可能是光影与植物组成的画面。园区里有角落里安安静静的书店、充满着居家休闲的家居馆、高雅与怀旧的电影工作室、腔调十足的服装设计店、还有放空与休息的茶馆装潢小资的咖啡店,园区的人们在艺术氛围中穿梭,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使产业园区真正成为市民的文化会客厅。

二、城市更新的艺术解法:缝合城市文化断层

在重庆九龙意库,我们目睹了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另一种可能。原建设厂的老厂房经改造后,既有非遗大师工作室传承蜀绣技艺,又有青年艺术家用涂鸦激活斑驳墙面。这种“新旧对话”不仅保存了城市工业遗产,更创造性地解决了文化断层问题。园区还联合四川美术学院开展“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为新兴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和展示平台,已孵化出多个获得国家级艺术奖项的作品。这些活动不仅激活了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更让艺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永意库的企业实践则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转译。园区内,岭南古建筑的蚝壳墙与现代玻璃幕墙交相辉映,广绣传承人在设计工作室创作元宇宙服饰。当非遗大师与算法工程师共同开发AR刺绣体验项目时,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变成了可触摸、可互动的当代艺术形态。园区内企业善用“古法今用”的模式,为城市文化传承提供了创造性解决方案,也为市民增添一处流连忘返的去处。

三、自然与艺术的共生实验:重构城市生态美学

武汉东湖意库的规划令人耳目一新。设计师将30%的用地恢复为湿地生态区,艺术装置随季节更替呈现不同形态:春季的声光装置与候鸟迁徙共鸣,秋季的芦苇迷宫成为大地艺术展场。这种“生态美术馆”的构想,打破了传统艺术馆的物理边界,让市民在自然漫步中完成审美体验。园区发起的“自然剧场”项目,邀请市民用落叶、枯枝创作即兴装置,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的主体性。

庐州意库的“垂直森林”建筑群则将生态美学推向新高度,覆盖绿植的阶梯式露台既是办公空间,也是城市农艺试验场。艺术家与植物学家合作打造的“光合作用艺术展”,用生物传感器将植物生长数据转化为光影艺术。这种跨界实验证明,当艺术与生态深度融合,产业园完全可以成为城市碳中和的创新实验室。

四、文博会的范式革命:从展销会到城市文化操作系统

作为招商产园参与运营的重要文化IP,招商蛇口文创集聚区作为多年来连续获得认可的分会场,持续为市民奉献精彩的文化盛宴。2024年文博会,南海意库、蛇口网谷两大园区以“开新向上,创艺深活”为主题,汇集数智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优势产业资源,以“文化+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推出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注重公众参与度的多项活动。文化传承市集、艺文展览、数创企业展示、文创体验和专业产业服务等特色活动,重点彰显科技与文化融合。

五、会展经济的艺术升维:打造文化传播超级接口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2024年文博会期间的转型令人惊艳。本届文博会继续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展示交易的方式举办。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展期内举办100多场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为国内外新产品、新项目提供“首秀”平台,举办“文博会消费季”、文博会礼物甄选大赛和20多场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等重大配套活动。本届文博会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消费体验,吸引大量专业观众和市民前来打卡,整个展期人气居高不下;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国际展区面积从上届3000平方米扩大至本届2万平方米,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本届文博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争相报道。共有约180多家境内外媒体2800多名记者参与采访。

重构城市艺术生态的招商范式

招商产园的实践揭示出产业园区进化的深层逻辑:当艺术不再是空间装饰的配角,而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时,产业园就能突破物理边界,转变为滋养城市文化生态的“艺术湿地”。从旧厂房改造中长出的意库系列,到会展中心打造的文化磁场,这些项目共同构建起“五分钟艺术生活圈”,让市民在上班路上邂逅艺术,在周末休闲时参与创作。

 

这种转变背后,是招商产园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在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供给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艺术赋能的园区模式,他们不仅重塑了产业空间的功能价值,更重新定义了城市文明的高度。

责编:章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