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24小时·滚动推送|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候机楼“上梁”

||连云港:万只翘鼻麻鸭沿海湿地享受春日暖阳

(特约摄影 司伟 徐国新 15:57摄 19:05上线)2月25日,在连云港市赣榆海州湾沿海湿地,上万只翘鼻麻鸭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浅滩上,它们时而低着头在海边觅食,时而悠然自得地漂浮在海面上,享受着春日暖阳,场面十分壮观。这同样让初春的海面充满勃勃生机。


||宿迁:采收蓝莓保供应

(特约摄影 徐江海 李闻 16:33摄 19:00上线)2月25日,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蓝莓种植基地,农户正在将订单蓝莓采摘、分拣、装箱,准备供应市场。


||淮安:宁淮城际铁路建设正酣

(特约摄影 纪星名 16:19摄 18:55上线)2月25日,淮安市淮安区,在中铁十九局宁淮城际铁路站前1标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各类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转,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各项作业,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铁路建成后,南京与淮安将实现1小时直达。


||连云港港堆场气膜仓顺利起膜

(特约摄影 王健民 胡唯豪 16:43摄 18:53上线)2月25日,连云港港南翼港区燕尾作业区堆场气膜仓迎来阶段性节点,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作业顺利起膜,标志着连云港港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上迈向了新的篇章。该散货堆场气膜仓面积为24533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5米。应用散货堆场气膜仓实现了港口发展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也助力实现港口“双碳”目标。


||南京:红山国际社区项目进入收尾冲刺


记者 邵丹 12:50摄 18:40上线)2月25日,南京市重点工程红山国际社区项目现场建设正酣。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是集办公、商业、高端酒店、人才公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产城融合园区,目前建设已进入收尾冲刺,预计5月完成竣工验收。


||张家港:智能化生产助力汽配企业高额订单

(特约摄影 袁艺 14:21摄 16:00上线)2月25日,苏州市张家港市中鑫汽配(张家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控制臂项目的生产车间内,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景象扑面而来。这里可年产5500万件底盘悬架、转向系统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底盘关键部件,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南京:跟机器人下棋 课间15分钟科技感十足

记者 胡楠 10:47摄 15:22上线)2月25日,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学生在课间和机器人下棋新学期开始实施15分钟课间休息,学校添置了两个会下围棋和象棋的机器人,为学生提供智力挑战。

此外,学校还在操场四周和楼道安装了6块体育锻炼智慧屏,学生刷一下脸,智慧屏就能推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运动项目,同时可以纠正姿势、记录运动数据,让学生体验了科技感十足的“课间15分钟”。


||如皋:“林下套种”提升花木产业经济效益

(特约摄影 尤炼 10:23摄 15:17上线)2月25日,如皋市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花园桥庄村民正在林下套种金边麦冬。村庄内花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350亩,积极探索林下套种、盆栽盆景、线上销售等多重举措,进一步提升花木产业经济效益。


||海安:智能大棚“春意浓”

(特约摄影 周强 10:11摄 15:12上线)2月25日,海安市高新区都市农业园荣诚有机种植智能控制大棚内,工人正在管护无土栽培的草莓、蓝莓。近年来,海安市大力推动农业种植向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发展,积极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连云港:花卉经济 助企增收

(特约摄影 王春 岳李心 11:36摄 15:00上线)2月25日,连云港市振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园种植基地,工人将采收的切花进行分拣装箱,以满足各地市场需求。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现代化特色农业生产,大力拓展城乡“美丽经济”,助力企业振兴。


||如皋:品味皮影 感受非遗

(特约摄影 徐慧 11:15摄 14:50上线)2月25日,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幼儿园,孩子们在体验非遗皮影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张家港:近万株梅花迎春绽放

(特约摄影 施柏荣 13:17摄 14:45上线)2月25日,张家港市香山风景区香山梅岭,300余亩近万株的梅花粉白相间,竞相绽放,构成一幅绚丽的春日美丽画卷。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候机楼“上梁”

(特约摄影 郁兴 鞠宏晨 12:19摄 14:40上线)2月25日,扬州市江都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航站楼首块钢网架结构正在提升。正在建设中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始钢网架结构提升作业,按照计划,2026年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宿迁:智慧农业助农增收

(特约摄影 王力 11:15摄 14:35上线)2月25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村民正在采摘小番茄准备供应市场。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大力发展科技型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南京:梅岗迎来梅花盛放

记者 蒋文超 10:32摄 14:30上线)2月25日,南京雨花台梅岗梅花进入盛花期。暗香浮动的梅林与青瓦飞檐的古建相映成趣,营造出“移步换景的古典园林韵味。众多游客穿梭于花影廊亭间,捕捉这春日里的绝美风光。


||宜兴 : 清除芦苇  一举多得

(特约摄影 丁焕新 9:50摄 12:58上线)2月25日,宜兴市丁蜀镇太湖之滨,施工人员以人机结合的方法,清除滩涂上的芦苇,1100多亩芦苇收割预计3月初完成。

这些芦苇一部分将制作成生物质颗粒,作为粮食烘干机的燃料;另一部分将制成有机肥料,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南京:云锦城完成验收 今年投入使用

记者 赵亚玲 10:01摄 11:48上线)2月25日,空中俯瞰南京云锦城,该项目近日成功通过竣工验收,预计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未来南京云锦城将打造集传统、现代文化、本地特色文化、江南博物馆文化、高端商务总部经济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创新地标。


||南京:麦田春管促丰收

(特约摄影 朱红生 10:04摄 11:42上线)2月25日,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谷丰农机合作社3800余亩麦田里,社员正喷施除草剂,助力小麦提高产量。


||连云港:加快老旧桥梁改建

(特约摄影 朱德富 9:08摄 11:34上线)2月25日,连云港市洪门大桥即将改建,工人正在架设临时通行桥宝通便桥。洪门大桥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使用时间长,桥面多处破损,对通行车辆限重限高,给交通带来不便。洪门大桥改建计划年底建成通车。


||泰州:麦田防治病虫害

(特约摄影 顾继红 8:51摄 10:48上线)2月25日,在泰州市海陵区红旗街道高标准农田,农机手驾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返青期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海安: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特约摄影 常俊 9:37摄 10:40上线)2月25日,在海安市曲塘镇刘圩村会议室里,曲塘镇老兄妹围聊会成员为村民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乡村振兴相关惠民政策,与村民们共话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南通:智慧农机助力春耕

(特约摄影 袁伟 9:07摄 10:20上线)2月25日,位于南通市海门区的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采用北斗导航平地机进行秧田整备工作,为后续高质量育秧夯实基础。


||灌南:生产定制LCD专用输送轴芯组件

(特约摄影 王华 8:44摄 9:45上线)2月25日,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镇沿海产业中小企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庚德电子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定制LCD专用输送轴芯组件。据介绍,该公司产品畅销长(珠)三角地区。


||海安:丁堡河治理复苏水运畅

(特约摄影 顾华夏 7:20摄 9:10上线)2月25日,货船航行在海安市丁堡河套闸段,“幸福河道”焕发出勃勃生机。2022年以来,被纳入全国首批母亲河复苏试点的丁堡河,通过综合治理与环境修复,已成为江苏省沿海地区引水灌溉、排涝降渍、交通运输的骨干河道。

||淮安:修剪树木枯枝美化环境

(特约摄影 桂宝林 7:06摄 9:00上线)2月25日,淮安市淮阴区园林工人正在古黄河风光带北岸修剪树木枯枝,清理落叶垃圾,美化环境。


温馨提示:请未留下联系方式的作者与李红霞老师联系(025-58680849),我们将及时为您奉上稿费。

↑新华日报1版

↑新华日报2版

↑新华日报3版

↑南京晨报2版

(执行编辑:尤晓源 025-58680338 杨玉梅025-58680348

欢迎广大网友为“江苏24小时”积极供稿,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1.网页投稿:视觉江苏网(www.vijs.net)注册后点击“我要发片”

2.业务交流:添加QQ交流群(464122988),注明“江苏24小时发稿”;

3.“江苏24小时”内容在视觉江苏微信公众号(sjjs-xh)同步更新,欢迎关注。


责编:尤晓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