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26日14:15,一阵悦耳的铃声过后,五(1)班教室传来了清脆的声音:“下课啦,请同学们向外远眺、保护视力……”——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徐芳芳老师的声音。

下课铃声从原来的5秒响铃,变成“下课铃声响,休息时间到,运动或游戏,友好不打闹”15秒的提示音,三(4)班语文老师朱燕娴深有感触:“这是在提示教师结束本堂课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开始快乐享受课间时光。延长的铃声对监控拖堂很有帮助的。”
15分钟的课间,究竟能带来哪些切实改变?记者用三个课间活动时间做了观察记录。
“十分钟的时候,我感觉时间其实有点短,我去下洗手间就得回来拿好课本等待上课了。”
“现在的话就可以自己带花绳找同学们跳一跳,运动的时间就长了一点。”
“以前,我一分钟顶多跳90个,现在我一分钟跳140个了,下课的时候,还能和同学比比赛,挺有成就感的。”
“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制定一个团队的游戏,我感觉特别好玩。”
……
操场上,六(5)班徐弘毅、四(3)班张子腾、二(7)班张若卿、三(5)班潘开元是这样给出答案的。
北小“星·舞台”上,孩子们踊跃登台展示自己的特长,台下掌声阵阵。刚刚展示完花样跳绳特长的五(3)班许滢婉竹同学,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我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练花绳的,我获得过全国跳绳锦标赛四人同步花样第二名的成绩。此次登台展示特长,是希望能有更多同学和我一起跳。”

课间时长的调整对很多学校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如何用好这多出来的5分钟,考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用了“存量盘活”的方式,该校教导处主任陆毅天告诉记者:“学生原来在校的时间没有改变,多出来的几个5分钟是将上下午大课间进行微调,比如,原来大课间时间是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加上10分钟的课间活动,现在将大课间变成半个小时的体锻时光,剩下的十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移到了其他课间,保证学生运动量的同时,又满足课间15分钟的要求。”
对于课间活动,有些低年级的家长内心是矛盾的,他们既期盼孩子能多参与体育锻炼,尤其小学阶段,是孩子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运动对骨骼发育及视力保持都有好处,又担心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当我了解到,学校为保障学生课间锻炼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便放心多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参加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另外,听孩子说,每周四学校的娃娃电视开设了游戏推荐环节,孩子可以根据游戏推荐开展课间游戏活动,让孩子周周有变化,玩得更开心。”在校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卢萍这样说。
在接孩子的人群里,记者还听到了不少家长表达支持、提供建议的心声。“课间延长,希望看到更自信更阳光的少年风貌!”相信,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郑亚群/文 滕升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