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徐州:奋发有为,朝着万亿之城阔步前行

徐州,一座历经沧桑却又韧性十足的城市。为有牺牲多壮志,解放区543万民工踊跃支前,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奇迹;敢教日月换新天,“百万大军”向荒山,用双手在石头缝上种出森林城市……千百年历史变化,徐州的韧劲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徐州秉持韧劲和干劲,交出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9500亿元,站在了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的新起点;“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推进,4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迈出转型发展坚实步伐。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干字当头决胜“十四五”、凝心聚力携手向前行,奋发有为,朝着万亿城市阔步迈进。

挺起脊梁,扛起全省战略支点重任

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徐州锚定“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主攻方向,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谋划推进徐州科创圈建设。去年,徐州获批连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合作平台增至98个,国家层面出台区域协同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中心城市发展纵深不断拓展。

全力以赴拼经济,徐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制定落实省“33条”实施方案,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同口径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

一心一意谋发展,徐州实施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相继举办第二十七届投资洽谈会、省属企业在徐投资合作项目推进会等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

经济的稳健前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持续释放出城市的发展活力。先后出台《徐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徐州市2024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徐州市网上“苏税援”涉税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把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徐州始终将改革着力点放在筑牢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根基、增强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品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上,更好担负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

广袤的徐淮大地,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城市发展。“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让城市“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激活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命力;266家首店品牌落地,推动消费从“量”向“质”跃升……文旅“流量”与发展“留量”比翼齐飞,见证这座老工业基地的诗意重生。

向新而行,锻造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徐州,全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抖”去一身煤灰,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不断求新求变,徐州突出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扩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机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云龙湖实验室成功去筹转建,省概念验证中心启动建设,获批省碳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沃土,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从徐州走出。

创新力量加速积蓄,徐州去年规上工业全部启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获批省级智能制造工厂和车间56家、星级上云企业71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9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和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13%,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已成为徐州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耕细分领域,徐州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一年来,徐州获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项,上榜“中国好技术”4项,荣获省科学技术奖29项,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5个。

创新要素的聚合重塑徐州的产业基因。从一次载重可达400吨的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到能将230吨重物体一次性吊装到170米高度的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再到有着“神州第一挖”之称的矿用挖掘机,随着一批批“卡脖子”难题相继被攻克,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全国市场占比超20%,产品覆盖二十大主要门类。

让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与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两翼并举”,徐州近年来着力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以“343”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徐州把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攀高走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焕新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未来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规模达到了7800亿元,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1位。

实干为先,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在区域重大战略中扛起更大责任?怎样重塑发展坐标,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对徐州来说,必须更加突出“干”字当头,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扎扎实实干出发展业绩。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当前,徐州各地都在加速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三诺华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一期项目竣工后徐州将迎来首条笔记本电脑产业链的落地;格雷博最新研发的十一合一动力域总成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正助力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贾汪区朗欧医药植物细胞发酵中国超级工厂被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将打造全球最大的植物细胞发酵“超级工厂”,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徐州今年将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实力,着力打造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建设区域数字经济高地,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打造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枢纽节点,布局建设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让产业体系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徐州将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工程、工程机械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创成国家级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彭城英才计划”,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让创新驱动力更强。

3月1日,苏皖鲁豫四省十市在徐州正式签订框架协议,启动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从“全市通办”到“跨省通办”,徐州为跨区域政务协同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路径,诠释着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系统建设中心城市,徐州今年还将实施五大类90项城建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共建徐州科创圈,构建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建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区域警务一体化协同发展,让“跨省通办”事项达到900项以上。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万亿之城”的门槛上,徐州这座被两汉文化浸润的古城,正以坚韧之心、拼搏之姿勇往直前,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挑大梁,在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中勇闯新路,努力以“一域之光”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