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蹄疾步稳,助推美好愿景成幸福实景!五省区代表委员共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新华日报携手新疆日报、西藏日报、陕西日报、青海日报,采访相关省份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如何写好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助推群众的美好愿景逐步变成生活的幸福实景,谈做法、话想法、绘蓝图。

□ 本期统筹 冯海青 聂伟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

山海情深,协同发展奔共富

王进健

□ 新华日报记者 孙劲松 聂伟

“我对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自己曾是一名援疆干部,在担任新疆霍城县委书记期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其中,就提到了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王进健说,对口支援与协作合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大战略。近年来,扬州坚持以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为目的,以“输血”向“造血”转变为方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路径,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支援与协作合作工作,精心组织援派干部人才选拔,不断健全完善互访交流、联合部署、协调推进等工作机制。

共同富裕,产业为根。在新疆新源县,扬州农科院专家团队送去了高产玉米品种“京科968”,亩产突破1吨,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翻倍。在陕西榆林市,扬州协作援建了11个产业园区,让产业之花绽放陕北大地。例如,米脂县小米全产业链示范园,将当地小米变成代餐粉、酵素面膜,附加值提升300%;吴堡苏陕产业园的特种电缆生产线,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年产值超5亿元。

“产业协作不是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因地制宜的化学反应。我们始终聚焦产业赋能,努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王进健说。依托扬州“三花鹅”种源优势和鹅类食品消费市场,发挥榆林地区丰富的林草资源价值,数万只生态散养大鹅从西北林草地走上长三角千家万户的餐桌,榆林农户每只鹅净利润近30元,关联的羽绒制品生产线也将投产,未来3年,榆林大鹅产业规模将突破百万只。

民生的温度,也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里。在青海省贵南县,扬州援建的“血透中心”投用后,彻底解决了当地患者过去需要辗转300公里的求医之苦。新源县的学生通过“双师课堂”与扬州名师实时互动,教育援疆的“种子计划”让45名新源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对口支援民生项目,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聚焦如何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用心用情推进民生实事。”王进健强调。近年来,扬州累计实施民生项目536个,投入资金超22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例如,新源县乡镇供水工程惠及11万名群众,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业绿色施工一等奖;榆林吴堡县的“窑洞式城市书房”,让3万多名群众走进“15分钟阅读圈”。

既要让优质农产品在西部“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扬州打出“展会+电商+实体”组合拳,联合对口地区培训“乡村主播”近2万名,建成近2万平方米的冷链仓储,打通了“西部产地—东部市场”物流链路;连续4年举办“榆林好产品下扬州”等活动,开设20余家榆林特产直营店,年货礼包销售破亿元,成为东西部协作的一扇亮丽“新窗口”。

“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扬州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积极与对口支援地区同向发力,进一步推动资金、项目、产业、人才、劳务、消费等方面深度合作,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扬州力量。”王进健话语铿锵有力。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村委会主任哈能比·阿依萨:

多管齐下,共富路上一起跑

哈能比·阿依萨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3月6日中午,利用会议的休息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哈能比·阿依萨,拨通了村里同事的电话。

身在北京,哈能比·阿依萨仍时刻惦记着村里的情况。她反复叮嘱:“下个月要办的杏花节,是我们村当前的头等大事!大家再检查一遍全村农家乐,东西不够就赶紧添置……”

这位代表,为何对一场杏花节如此上心呢?

吾合沙鲁村全村316人、耕地面积仅403亩,过去的主导产业是传统畜牧业,村民增收来源少。

“村民要增收致富,离不开好的产业。”哈能比·阿依萨说。但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她说,自己坐在家里想不到,需要走出去“找老师”。

她的老师在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对口援建乌恰县。去年,哈能比·阿依萨得到了一次去常州培训的机会。在10多天的学习里,她系统了解了常州在村庄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其中,新北区梅林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做法,让她收获满满。回村后,她马上给村民宣讲常州农村发展产业及村民增收的金点子,让村民们大受启发。

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近年来,乌恰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逐渐兴旺。吾合沙鲁村村民纷纷搭上了这趟车,也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吾肉孜·买买提哈斯木脑子灵活,利用自家的毡房办起农家乐,成为村里较早一批涉足旅游业的村民。看到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他决定,今年再追加承包3座毡房,扩大农家乐规模。

哈能比·阿依萨一听,觉得主意不错,主动帮他联系租赁毡房等事项。如今,新增的3座毡房已收拾完毕,“万事俱备只待游客,今年肯定能挣更多钱!”吾肉孜·买买提哈斯木期待地说。

虽然旅游饭吃得喷喷香,但哈能比·阿依萨很清楚,“村里的基础水平差,影响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眼下,她正领着干部群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花大力气改善道路、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群众端牢“旅游饭碗”。

共富,需要多条腿走路。新产业要搞,老产业也不能丢。吾合沙鲁村把牲畜品种改良和集中养殖作为增收的重要举措,推广“小畜换大畜,一户一畜种”,引进优良瘦肉型柯尔克孜羊、西门塔尔种牛、安格斯牛等,优化畜牧业结构。“多管齐下发展多种产业,增加村民增收门路,让大家一个不落地走上共富路。”哈能比·阿依萨说。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众源建材集团董事长卓嘎:

倾心帮扶,一起过上好日子

卓嘎

□ 西藏日报记者 丹增平措

“刚创业那会,我有幸到南京工商联学习,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全国政协委员、西藏众源建材集团董事长卓嘎至今都心存感激。

卓嘎是西藏知名民营企业家,她说,自己一路走来,既是踩准了时代的鼓点和节拍,也与江苏的帮助分不开。

她感慨地说,江苏这些年对口援建,带给西藏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宝贵的是很多新理念、新思路,在她们西藏企业家头脑里掀起了“一场风暴”。

2013年,卓嘎和朋友共同出资在西藏曲水县投建了一条加气砖生产线。厂区距拉萨河的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通过学习、交流,她意识到,西藏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拉萨河在藏语中是‘快乐河’‘幸福河’的意思,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家乡的环境,不能让落后产能继续存在,更不能为了企业的利益破坏生态。”卓嘎引进了智能化生产线,将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她的企业,如今成为西藏地区这一行业的标杆。

“江苏援藏干部的务实以及不怕苦不喊累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创业小成之后,卓嘎也想做点什么,“帮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她把自身和企业的发展,紧紧嵌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扎扎实实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从身边小事做起。她的生产线上用工,全部从曲水县招募,为农牧民提供“家门口的饭碗”。她手把手帮助藏鸡养殖户查果拓宽销售渠道、网络直播销售藏鸡蛋。她捐款捐物33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她结对帮扶的一位孤儿,还成为全乡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一个地区要长远发展,关键要有自己的产业。在卓嘎的主动对接下,曲水县3个行政村把闲置多年的集体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到年底时,分别实现集体经济分红1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对壮大集体经济充满信心。

“肩上责任可不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卓嘎先后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营商环境等,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提案。她还结合区情积极建言献策,“西藏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这不仅是市场蓝海,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江苏人帮了我很多,我也不能总是空口说感谢!”企业生产线改造升级时,卓嘎的第一念头就是——采购江苏设备。她说,自己从心底里,已和江苏人融在一起、共担风雨、共同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汉中市委书记张烨:

双向奔赴,一江春水向东流

张烨

□ 陕西日报记者 苗雨蒙

江苏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陕西汉中,是长江支流汉江源头所在地。“两个相隔千山万水的城市,却因对口协作走到一起、双向奔赴!”全国人大代表、汉中市委书记张烨笑着对记者介绍起两地唱响的一曲共富“双城记”。

199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江苏与陕西对口协作,南通与汉中的合作交流就此拉开序幕。29年来,两地人民携手并进,共襄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张烨介绍说,尤其是“十四五”以来,南通围绕产业对接、民生改善、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重点领域,累计投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0.11亿元,实施576个协作项目,撬动了88.79亿元投资,带动了汉中约8万名农村人口增收致富,不仅为汉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也为汉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撑。

共富赛道上,并不是一个抱着另一个跑,而是牵起手来一起跑。

南通、汉中两地紧紧扭住产业帮扶这个关键,依托汉中的资源禀赋,通过共建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搭建企业合作平台等方式,在纺织服装、中医药、现代材料等领域,实施了一批产业项目。截至目前,汉中已成立如南苏陕协作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区;南通佳可等214家企业落地汉中,实际投资金额达40.06亿元。

孵化的不仅是产业,还有人才。多年来,两地采取双向挂职、委托培养等方式,全面推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次人才交流。南通通过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社会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汉中培养人才。汉中则累计选派8批次、100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南通跟班学习。

张烨告诉记者,通过深化劳务对接机制,汉中还打造出“宁强羌绣工”“勉县焊工”“镇巴茶工”等一批劳务品牌,赴江苏务工农村劳动力达1.9万人,既有效助力了汉中群众增收致富,也为南通乃至江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同饮一江水,共赴山海情。苏陕协作播撒的种子,如今已一路繁花。

“汉中市的每一步发展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凝结着江苏人民的深厚情谊。”张烨表示,汉中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苏陕协作一系列要求,进一步把协作机制做优、举措做细、项目做实,携手共绘共富画卷。

以人为刻度,以情为纽带,汉中与南通的故事仍在继续,必将更加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互助县委书记王国栋:

苏青协作,共绘发展新蓝图

□ 青海日报记者 乔 欣

视频:青海日报记者 王煜鹏 魏慧敏

一棵来自青藏高原的蔬菜,从采摘到初加工、报检、通关,不到24小时,就能进入香港的菜市场。全国人大代表、青海互助县委书记王国栋说,一棵棵蔬菜“大湾区之旅”的背后,正是一条苏青协作助力高原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王国栋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均海拔约为27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3.4摄氏度。过去这里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一年长一茬,亩均收入不足2000元,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一年也能挣几万元,为啥一年到头绑在地里?”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与互助县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新吴区来的干部发现,互助县气温凉爽,非常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蔬菜可以在夏天错峰上市。王国栋介绍:“以冷凉蔬菜产业为突破口,为群众打通一条‘家门口’的致富渠道。”2022年,互助县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1600万元,高标准打造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供港蔬菜种植面积去年跃升至2万亩,产值突破1.2亿元,直接带动2.3万名群众就业,人均纯收入2万元左右。

种下一棵蔬菜,收获一个“亿元产业”。这既是苏青跨越千里帮扶协作的一个生动案例,也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个生动缩影。

两地携手,并不只是埋头种菜。记者了解到,新吴区在互助县累计投入对口协作资金3.3亿元,精准帮扶实施7个大类122个项目,推动产业、人才、教育、卫生等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协作。

“既学先进技术,更学先进理念。”王国栋表示,教育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互助县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18年的65.7%,提升至2024年的84.7%。近年来,新吴区先后选派3批6名干部以及126名专技人才赴互助,为互助县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卫生医疗方面,新吴区累计选派42名医疗专家赴互助开展手术指导、学科攻坚等医疗服务,助力互助县10多项技术实现首用。建设中心卫生院和综合业务楼、升级改造卫生院、新改扩建村卫生室,县域卫生医疗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在县城就医比例达92%。去年,互助县还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从太湖之滨到祁连山下,一幅以共同富裕为底色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王国栋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协同、人才共育、民生共享,让东西部协作的时代答卷更具温度和厚度。”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