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决胜“十四五” 智库新观察|完善发展民商法体系护航新兴经济

我国作为一个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且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国家,民商法体系在应对这些新兴经济模式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数字经济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面临重新界定的需求,共享经济的发展则对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传统法律提出了新的解读和应用挑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也对法律专业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挑战与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更为隐蔽和普遍,给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带来了挑战。在数字经济中,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及机器学习模型是否应当被视为可保护的知识产权,如何界定其原创性和独创性,这些都成为了现行法律需要回答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成本极低,这直接冲击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版权法中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并结合民商法视角,法律体系需引入区块链技术来追踪和记录知识产权的使用情况,以保障知识产权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还需加强对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数字平台的监管,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而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还应注重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和合作,在国际层面上形成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挑战。

电子商务与物流法律体系的完善

现在,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带来的合同履行、数据保护等诸多法律问题,需要在现有的民商法体系中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智能仓库、无人机配送等智能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法律调整需求。因此,完善电子商务和物流法律体系不仅要考虑促进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还要平衡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

从民商法视角出发,需要明确界定电子商务和物流活动中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尤其是在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透明度,还能够增强消费者信任,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公平竞争。在此基础上,法律还应鼓励创新并提供试点机会,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下测试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从而逐步适应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为有效应对新兴经济模式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履行等挑战,必须对现有的民商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具体而言,知识产权法需针对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进行调整,以充分保护创新成果;电子商务和物流法律体系需明确规定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在跨境电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民商法体系,为经济创新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同时保护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李 淼(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