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云锦遇上青春的“Z世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首批“00后”织造师,会给千年非遗技艺注入怎样的新鲜血液?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些都让年轻的织造师们无比兴奋,纷纷表示:要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非遗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的大花楼织机旁记者看到,马笑然、孙佳佳、曾妮三位织造师上下配合,在赶造一幅团龙织品。今年1月,她们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正式成为该馆的首批“00后”初级织造师。

“我是在南京莫愁中专上选修课时接触到云锦的,当时就被其精美图案和精湛工艺深深吸引,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每一缕丝线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决心投身于这项古老的技艺。”出生于2004年的孙佳佳告诉记者,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云锦注入青春力量,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不能只靠‘老手艺’,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0后”织造师周双喜表示,“00后”织造师们的加入,为云锦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他认为,要让非遗这一“活化石”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就要在传承中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去年,他带领3位“00后”参与了湖南博物院“绒圈锦”项目,就大胆尝试将传统工艺与创新材料结合,既还原了文物的特质,又让其更具光泽,令人耳目一新。

“哪吒”“悟空”等国风IP的爆火,也让“00后”织造师们有了新灵感。生于2003年的曾妮表示,希望有机会用云锦表现古代神话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这一想法得到了“80后”、南京云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诚的认同。他表示,博物馆将探索更多非遗传承的新模式,让云锦这项古老技艺更显年轻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曾妮说,身为“00后”,我们要践行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云锦人”的坚守与担当。三位“00后”表示,希望云锦这份属于中国的“奢侈品”能更多地走出国门,成为一张绚烂的文化名片,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青年心里“画”:我们希望在未来,云锦可以成为一种流行,它会出现在更多产品上,云锦不仅能在南京或者是中国传播,也能在世界各地传播。
——南京云锦博物馆首批“00后”初级织造师
策划:田梅 张筠
视频:胡楠 曹凯琪 王诗宇
美编:朱丽
检校: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