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两会新词“投资于人”释放什么信号?这些领域将迎新机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投资于人”这一新词广受关注。什么是“投资于人”?为什么提出“投资于人”?“投资于人”背后又释放了什么样的新信号?

首提“投资于人” 与“投资于物”高效协同

投资于人,简单来理解,就是要把更多的资金、资源放到人的身上、服务于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 盛磊:一方面要提高生活品质,从吃穿住行、生育医养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更好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支持,切实提高人的创新创造创富能力。

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高效协同,以系统思维重构投资逻辑。

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万亿元,相对于电站、房屋、铁路等“物”来说,现在“人”需要更多投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策举措增加民生含量 切实"投资于人"

如果翻看今年的预算报告和有关部门的任务清单,会发现不少资金投入和目标计划,都和“投资于人”紧密相关,“民生含量”持续增加。

今年,国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增长5%。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今年力争再扩招2万人。就在最近,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都公布了计划的扩招人数,单个学校多则达到500人;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不少学校在扩招后提出的目标。

在医疗和养老方面,今年的支出也进一步扩大。例如,对城乡居民,将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对老年人,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超过3亿人受益。

专家解读,通过“投资于人”,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将有利于形成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教育 养老 科创等领域将迎新机遇

“投资于人”的实质,是将资金、资源转化为人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这当中,既包括直接的民生支出,也涵盖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举措,来创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不少领域和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投资于人”,为一些社会资本指明了新的投资方向,特别是教育、养老、医疗等和人的发展型消费相关的领域。

“投资于人”,还意味着投资于长期的人力资本提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专家表示,科创领域和创新型人才,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吴昊 刘柏煊 王佳林 黑龙江台 淄博台)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