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近日报道,2024年江苏“反向开票”17.99万份。为什么要“反向开票”?当企业回收废旧家电等物品时,常面临“发票缺失”困扰,这导致企业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获得合规的增值税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进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制约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反向开票”,即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恰是为了打通这一堵点,更好支持“两新”政策。
通过“反向开票”,个体回收者无需自行开票,减少了税务处理成本,也提升了他们参与正规回收的积极性。当前,我国正不断完善绿色税制,促进资源集约化使用、提高企业“变废为宝”积极性,税收的调节作用不可或缺。“反向开票”体现税务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制约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瓶颈,也利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两新”政策更好推进。
优化为企服务的“反向开票”,也是制度创新的体现。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前些年,我国工商登记制度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企业设立难度和成本降低,由此带来新登记企业“井喷式”增长。江苏的无锡,通过打造城市海量“场景库”,破解技术和应用“两张皮”,促进一批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企业涌现壮大。效果的取得,归根结底是因为制度创新解决了企业“痛点”。一个开票环节,就有“第一张票缺失”的困扰,深挖市场经济方方面面,这样的“堵点”应该还有很多。市场经济中,能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关系到民营企业、资本能否融入行业创新体系;审批是不是足够及时、便利等,关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降本增效成效。在潜在方面,多些“反向开票”似的创新,有利于我们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当前,我们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新兴行业既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也面临很多新情况,产生很多新需求。如果沿用传统惠企手段,只是单纯拼补贴、比政策、论优惠,只是从资源分配层面支持企业和产业,难免事倍功半、收效欠佳。企业发展最看重的未必是财政补贴、政策优惠,更可能是经营“堵点”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疏通。能不能不被“第一张票缺失”类似“痛点”所困扰,能不能更方便、高效、低成本进行制度性交易,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脚步。
当然,制度创新不仅不易,而且时有风险挑战。如“反向开票”虽好,但也可能被用于虚开发票中;“先照后证”虽利好企业,但也可能造成市场混乱、监管无序……然而不能因为创新有难度,就因循守旧、裹足不前。横向看,当前各地都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能级,要形成地区比较优势,就需要从制度创新层面深挖深掘,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纵向回顾,中外企业之所以真金白银看好江苏、投资江苏,离不开江苏在制度供给上的创新努力。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多些对市场经济“痛点”的深刻洞察,多些制度层面的创新创造,必然能够放大自身发展优势,也让更多企业在此激荡起发展浪花。
(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