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世界顶级赛事,何以落子南京?

“撑竿跳高之王”杜普兰蒂斯、男子1500米夺冠“头号热门”英格布里格森、奥运会“四朝元老”谢震业、又美又飒的吴艳妮……今天,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开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将在南京,上演巅峰对决。

本次锦标赛是继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之后,又一落户中国的世界最高级别室内田径赛事。世界顶级赛事,何以落子南京?

01

“田径种子” 埋在南京历史深处

南京,曾是金陵,曾是建康,曾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南佳丽地”。“田径种子”也一直埋藏在南京的历史深处。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就在南京举办。当年,马拉松还被称为“长距离竞走”。1910年,南洋劝业会主办的“长距离竞走”比赛鸣枪起跑,终点就设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会场内的纪念塔。

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57年,新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在南京举办,夏启宇以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夺冠,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记录。

1995年,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在南京举办。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参赛运动员达9900多人,为前十届全运会之最。

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火炬在南京点燃。这是中国首次承办青奥会,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第二次承办的奥运赛事。

2015年以来,南京马拉松已成功举办八届,来南京“跑马”成为很多“跑友”的心头好……

翻开南京田径史册,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串起中国运动健儿攀登世界田径高峰的足迹:叶佩素在南京打破女子七项全能亚洲纪录,王军霞在紫金山下备战奥运,短跑名将谢震业在南京体育学院完成关键性突破……

在南京,“田径种子”从历史深处走来,正一天天枝繁叶茂。

02

科技+专业 护航世界级赛事

如何办好一场世界级赛事?这需要用办赛的“硬核”实力来回应,而南京捧出的“硬核”就是:科技+专业。

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的主场馆,设在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市体育训练中心。这是国内首座大型室内田径馆,由于其外形酷似魔方,又被称为“南京魔方”,已经过“世界田联双检+双测试赛+多国训练营”等多重考验。

为了让比赛更公平公正,“南京魔方”将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电子起跑器+起跑犯规监测仪”能够捕捉选手0.01秒的移动,成为杜绝犯规纠纷的“终极守门员”;而“终点摄像系统+光电拦切触发系统”则化身“时间捕手”,能够记录下精确到毫秒的冲线瞬间。从运动员肌肉的紧绷,到各类器材的微颤,场馆布设的高清摄像机都能一览无余,成为争议时的“终极法官”。

其实,自2005年南京奥体中心建成开放,并成功承办第十届全运会之后,南京就踏上了承办大型赛事专业化运营的进阶之路。

在赛事服务领域,南京逐步构建起“1+4+N”保障体系,即以赛事组委会为核心,联动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形成覆盖食宿接待、医疗救援、语言服务等10多个领域的标准化流程。

2014年南京青奥会,被誉为“完美无缺的运动会”,曾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南京让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呈现”的赞叹。

此后,2016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2017年全项目轮滑世锦赛、2018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10年之间,南京承办50多项国际A类赛事,赛事运营体系日渐成熟。

03

赛场内外 南京诚意满满

在赛场之内,要尽情较量;在赛场之外,也要尽情玩好。毕竟,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市,在当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与赛事关联的吃住行游购娱,南京一直是诚意满满。

在酒店、餐饮方面,优选了6家接待酒店,为各方来宾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在反兴奋剂中心指导下,梳理出猪牛羊、禽类、蛋奶、水产品等菜单原材料,委托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进行肉食品食源性反兴奋剂检测并获得通过。

在交通方面,延长赛事期间的地铁运营时间,加开临江地铁站到比赛场馆的往返公交车辆,让观众能够及时离场。

此次田径世锦赛期间,正值春意盎然的好时光。南京还推出了包含景区门票、旅游项目、住宿等在内的“优惠大礼包”,吸引运动员、观赛人员走进玄武湖、明城墙景区、夫子庙等地,“跟着赛事游南京”。

如今,“赛事+”正成为南京消费领域的新日常。2024年,经专业评估,14项赛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6.74亿元,间接经济效益约15.83亿元。

今年,除了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还将有2025射箭世界杯总决赛、2025南京马拉松、2025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2025大学生赛艇公开赛等10余项赛事在南京举办,形成“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的消费链。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到中国首个承办青奥会的城市,再到此次田径世锦赛,南京与世界顶级赛事的“不解之缘”正越来越深远。

素材来源 | 南京广电《锐见》

图片来源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等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