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专访葛剑雄 | 我们的文化中包含了两条“母亲河”!

交汇点讯 “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各位如果去查查自己的家谱,几乎百分百都会显示,自己的祖上是从中原迁来的。”3月23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探讨长江文明的同时,不能忘了黄河文明。

葛剑雄介绍,一般来说,从唐宋以后,长江就是中华文化的“引领者”。“不仅是我们这一代,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在长江流域生长和发展的。这里面就反映出一种文化认同,我们现在讨论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但在文化主体上我们应该承认,还是从黄河流域传播来的。”葛剑雄表示,人不能离开自己生存的地域和环境。曾经的黄河流域是最适合生存的环境。由于气候变迁,长江流域优良的地理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发展,于是才产生了人类的迁徙和文化的传播。

葛剑雄是地道的“江南人”,“我生在江南,家在河边,到了上海依然也是在长江边。一辈子喝长江水,长江文化滋养着我们。”但葛剑雄提醒,从历史的视角看,我们享受的不只是长江文明的哺育,而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共同的滋养。“包括我们接受的文化,哪一个不是在中原形成,再传播过来的?尽管我们喝的是长江水,但我们的文化中包含了两条‘母亲河’。”

葛剑雄建议,今天的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只继承自己的文明。“世界上重大的文明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长远讲,人类必将走向文明互鉴的前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顾星欣/文

费念渠 王悦谋/视频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