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论见|奶茶喝出塑料袋,拿什么“兜住”食安底线?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茉莉奶白家点的奶茶,居然“喝出”了一整个透明塑料袋,袋子上还有其产品标签。随后,商家调查后发布道歉声明,涉事门店已闭店整改处理。

这么大一个塑料袋,居然能被灌进奶茶杯里,足以证明卫生管控堪忧。其实,“喝出”塑料袋还只是“不幸中的万幸”,蟑螂、壁虎、牙签、头发、指甲盖等等,都在某些品牌奶茶里被“喝出”过,堪称现实版“加量不加价”。甚至有的现场视频显示,消费者发现奶茶中的异物后,十分惊恐,居然“弹射”离座。“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其恶心程度足以给顾客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奶茶里面频频“被加料”与监管不足有关。不少品牌奶茶店野蛮扩张之下,监管没能及时跟上。“密集开店”是不少茶饮的成功策略。很多品牌或基于加盟模式“赚钱”,或想要强化“规模效应”,通过密集开店快速吞并下沉市场、占领市场份额。这种粗放扩张必然会对供应链管理、员工培训、质量监管等提出挑战,加上奶茶品牌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不少奶茶店在裂缝中求生存、求增长,惯于“薄利多销”,一旦监督体系难以覆盖海量终端门店,喝出异物也就不奇怪。

再大的品牌,也经不起对自身形象的挥霍。对一些大型品牌茶饮店,一旦喝出异物,轻则部分消费者“被劝退”、用脚投票,重则股价下跌、市值收缩。尤其是,茶饮行业健康属性凸显,很多茶饮品牌也打出“健康”牌招徕顾客。喝出异物、“健康茶饮”不健康,必然会颠覆自身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后果。

品牌奶茶店一般有完善的供应链,其制作流程一般简单、可见,这尚且不能避免问题,那制作环节多、流程复杂、连锁化程度低的“夫妻店”“苍蝇馆”,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恐怕更加让人担心。这次,消费者喝出塑料袋,未必对身体有多大损伤,那下次喝出其他异物,或遭遇食材以次充好,消费者身心健康将如何保证?

近些年来,从辣条到酸菜,从海参到预制菜,每年“3·15”晚会,食品安全问题都成为让人揪心的点。当下,餐饮安全性既关乎群众生命健康,也关乎消费和经济走势。今天,恢复和扩大消费已被摆在优先位置、置于更高优先级,但餐饮消费要勃兴,要的不只是给群众“鼓腰包”,还要给消费者以放心消费的环境。只有通过强化监管,创造可靠市场环境,让消费者不担心“外边吃不健康”,奶茶店、餐馆里、夜市旁,才能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提振消费、释放发展活力的目标,才能更好得到兑现。

(韩宗峰)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