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治疗最新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前沿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3日,“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治疗最新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前沿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主办,汇聚国内神经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脑功能成像技术、精准神经调控创新疗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展示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组长陈海波教授任会议主席。昌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刘河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主任、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彭丹涛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朝霞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俊亮教授团队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探讨交流重要进展。

个体脑功能剖分(pBFS)技术精准定位213脑区 突破脑疾病治疗瓶颈

研讨会上,刘河生教授展示了其研发的个体脑功能剖分(pBFS)技术,通过与功能磁共振(fMRI)及AI技术结合,可精准绘制出大脑213个精细功能分区,为精准神经调控治疗的靶点定位提供了革命性工具 。同时,刘河生教授展示了pBFS技术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科研临床的良好疗效,有望推动精准脑疾病治疗的进一步突破。

卒中后遗症精准治疗获突破性进展 临床案例效果惊艳

彭丹涛教授分享了pBFS技术指导下的个体化精准 rTMS临床试验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BFS技术在卒中后失语、偏瘫、认知障碍等疾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卒中后失语响应率达93.3%,上肢运动障碍响应率>60%,认知障碍响应率93% 。彭丹涛教授现场展示了卒中后偏盲的治疗案例,借助pBFS技术精准定位靶点并实施神经调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帕金森综合征治疗迈入精准化时代 疗效持久性获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朝霞团队进行了个体化精准rTMS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病例的分享,系统展示了在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MSA)领域的突破性探索。研究通过典型病例证实,基于pBFS技术的个体化 rTMS 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症状,疗效持续时间久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体化靶点是未来精准医疗的关键方向。

ALS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现曙光 临床数据验证突破性潜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团队分享了个体化精准rTMS治疗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缩侧索硬化 ,又名渐冻症)患者病例,通过pBFS技术指导下的个体化高频磁刺激(rTMS)技术,合并运动障碍的ALS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率显著改善 ,证实了个体化精准治疗对 ALS 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治疗新突破 退行性疾病精准干预前景可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袁俊亮团队详细介绍了个体化精准rTMS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认知障碍案例。该研究将pBFS技术指导下的个体化高频磁刺激(rTMS)应用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改善,目前已完成数例预实验,初步显示治疗潜力 ,有望推动精准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个体化精准治疗将重塑全球10亿脑疾病患者康复格局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也针对无创技术迈向家庭化、为患者提供可持续治疗提供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技术将成为未来脑疾病治疗的核心发展方向,期待未来将惠及更多脑疾病患者,为全球10 亿患者开启 精准修复 新纪元。

(来源:点财网)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