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 | 让“加速度”与“舒适度”同频共振

春日金陵,游人如织,高铁南京南站迎来客流高峰。落客平台附近,人多、车堵,一些新能源网约车急加速急减速,导致乘客晕车呕吐的情况多发。有的司乘双方因为洗车费产生纠纷,报警处理。为此,警方近日喊话网约车司机:“注意乘客乘车体验,避免急踩刹车急拐弯。”

坐新能源网约车容易晕车,是大部分乘客共同的感受;高铁站附近拥堵,车辆频繁起步刹车,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两者叠加,导致了高铁站附近打车体验不佳。事虽不大,却实实在在影响着群众的出行体验。汽车性能在加速升级,城市设施在加速建设,在技术革新与城市发展交织的当下,如何让“加速度”与“舒适度”同频共振,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道“关键题”。

汽车“加速度”,不妨用科学管理来“润滑”。燃油车时代,车辆提速较慢,油门踩深点,起步才有效率。但这种驾驶习惯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容易造成“踩电门如拉弹弓”的效果,影响乘车体验,造成安全隐患。而网约车司机既要在密集车流中应对复杂路况,又要完成平台系统的时效考核,开车往往更“猛”。网约车容易晕,表面原因是车辆性能与驾驶习惯,深层次原因则在网约车和道路交通的管理上。

平台企业的管理机制应作出针对性调整。现有平台对差评司机的定向培训,属于事后补救。更有效的方式是在派单规则中,就充分考虑到服务标准与技术特性的统一。比如,在高铁站等特殊场景,系统能否设置“缓冲参数”,别把司机困在接单时间里?又如,诱发呕吐的因素还包括车内空气等,能否把定期通风、增加香氛、配备清洁袋等纳入检查指标?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是出行服务的应有之义。

城市“加速度”,理应用人文关怀来“缓冲”。城市发展越快,遇到的新问题往往越多,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日之功,要有“靠前一步”的关怀帮助。南京警方并未将晕车问题简单归咎于司机或乘客,而是以系统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联动交通执法部门、网约车平台等相关方,共同研究治本之策;另一方面协调车站提供洗车便利,既缓解了车内卫生问题,也间接降低异味对敏感人群的刺激。把“群众投诉”转化为“治理课题”,让“被动处置”升级为“主动服务”,“加速度”才不会把群众口碑“跑丢”。

以往,社会治理往往聚焦于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显性矛盾,对乘车眩晕这类小矛盾关注不足。南京警方在常规警情处理中敏锐捕捉共性因素,主动溯源分析,将个体不适上升为公共议题,体现了治理思维的转变。从细微处捕捉民生痛点,用精准服务回应群众期待,发展“加速度”才能与群众“舒适度”同频共振,让城市成为人民满意的宜居之地。

(袁媛)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