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年婚恋题材剧,为何激起全民热议

近日,电视剧《我的后半生》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该剧讲述了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饰)丧偶后邂逅几段爱情、迎来新的成长的故事,除了集齐一众老戏骨飙戏、饱含地道南京元素,更以都市老年婚恋这一特殊题材,引发跨代际的讨论关注。

《我的后半生》改编自著名作家王蒙2015年出版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是一部老年人写老年人的作品。为何以奇葩作为书名的题眼?有论者做过阐述:小说中沈教授遭逢的几位女性各有苦衷和欲望,以自身之“奇”,不断地影响着主人公的既有认识,客观上促进了他的成长,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不理解。王蒙所用之“奇葩”表面上饱含讥诮,实际上是一种对小说的技术化处理,以建立一种“间离”的效果,让读者“置身事外”、客观地看待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这恰恰呼应了卓别林的一句名言:“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原著的“间离”效果,转换到电视剧中,就形成了啼笑皆非、令人捧腹的轻喜剧风格,《我的后半生》的剧名也显然是对几年前另一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的戏仿,两部剧的走向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原本都衣食无忧、生活幸福,而生活突然发生断裂(沈教授发妻去世,罗子君遭遇丈夫出轨),他们因此被迫从“真空”走向与世情人生的互动,开启了真正的成长,剧情风格也由此“变奏”。

外表温柔美丽却在领证前索要房产的护士长连亦怜,性格孤僻而拥有充盈自我的天文学家聂娟娟,风风火火、思维老旧的钢厂职工吕原……旁观沈教授与几位老年女性的缘分,观众不禁发出国家催婚催到老年人的会心一笑,也感叹他们生命力勃发、拥抱人生第二春活力老龄

剧中,一句老伴生前留下的“晴天爱晴,雨天爱雨”,第一次让沈教授开始学会接受自己的处境,试着从桑榆晚景中发现新的风景。编剧对沈教授与聂娟娟一段恋情的处理极妙:两位老人写明信片交流、因昆曲成为知音,最后站在暮色四合的紫金山巅,回首生命中的过往遗憾。聂娟娟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不断遭遇家人去世,又罹患乳腺癌、做了切除手术的经历,伤感地说出人生就是不断地告别,并以一句我想还是尽可能地简单,掐灭了刚刚萌芽的爱情。

这段对人生的“近看”,让许多观众默然。原著中,聂娟娟以“谢谢你 对不起 再见”的简短信笺,向沈教授告别,寥寥几个词,道尽了温情、遗憾与无奈交织的人生风景。剧中,编剧也不断使用“花”的意象,推进主题意旨的景深:求爱连亦怜时沈教授唱了《野花》,“别让她在等待中老去枯萎”呼应了他彼时积极乐观、主动出击的心境;邂逅聂娟娟时,旋律则变成《茉莉花》,他的心态更加清幽平和。为风雨彩虹合唱团排练歌曲中加上的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更是映照出主人公破迷开悟、不断接近生命本真的澄明心境。

应该说,《我的后半生》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看见”了老年人的生活处境和人生命题。联想到最近,一段针对外国老年人的街头采访在B站上引发关注:当谈到“老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受访者表示他们看着你的眼神,仿佛你一文不值“世界对你的态度完全变了,年纪越大越像隐形人,而在年轻时大家都会主动看你、找你聊天”……社会对老年人的选择性忽略,是许多人步入老境的强烈感受。

长期以来,影视剧对老年人的塑造存在扁平化、奇观化的倾向,他们或是围着子孙操劳付出的“中国式父母”,或是刻板古旧、素质堪忧的落后分子,或是老年霸总剧中被消费和取笑的对象。而实际上,老年并非寂静的黄昏,同样会充满暴风骤雨,老年人也拥有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我的后半生》原著作者王蒙,就在80岁之年推出小说《闷与狂》,笔底波澜中尽显老年人极具张力的内心世界,阐述了青春与耄耋并非截然对立,衰迈的躯体中也蕴藏着生命的风暴。

然而,剧中沈教授的勇敢追爱,却激起了许多观众的嘲讽和批评,骂他“老不正经”者有之,感叹他“移情别恋”之速。这说明,一方面,“学会老去,不断成长”是老年人需要作答的命题;另一方面,“如何‘接住’人群的老去”,是全社会需要回答的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当老龄化列车奔驰而来,该如何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

对此,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有过精彩论述: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明白老龄化不是现代化的负面清单,而应使之成为文明进步的重大机遇和重要表现;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学会理解和坦然面对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节律,不仅学会如何迎接诞生,而且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学会建立童车和轮椅、游乐场和广场舞、幼儿园和养老院之间的文明平衡……

从“老”中通达生命的真理和文明的真谛,这一点理应在影视剧中得到更多表现。在这方面,《我的后半生》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责编:于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