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超云AI 南京造|2025超云产品技术大会南京站成功举办

4月11日,以“让AI更简单”为主题的2025超云产品技术大会南京站在金陵成功举办。相关领导出席活动,以及能源、交通、教育、医疗、水利等领域的数百名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生态合作伙伴共聚一堂,深入探讨AI技术产业化落地路径。

本次大会标志着超云"南京造"AI大模型一体机正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为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注入新动能。依托"算力+算法+数据"全栈能力,超云已实现与本地重点行业场景的快速对接,助力区域AI产业生态加速成型。

AI变革与算力底座:驱动数智化转型的双引擎

AI技术的变革为数字与信息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这一进程中,硬件设备全面实现AI化驱动,软件系统经历智能化重构,数据资源通过AI技术释放深层价值,应用场景在AI赋能下拓展出全新维度。

超云总裁房玉震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我们坚定地秉持AI信仰,构建AI思维,将公司的未来与AI变革紧密相连。过去一年围绕AI的全方位变革已取得显著成效——根据IDC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超云2024年整体销售额增长了 107.8%,出货量增长了 65.9%,增速双双位居行业首位。2025年,我们计划通过AI工具链的升级,推动人均效能再提升20%,软件开发效率提升50%。”

超云总裁房玉震

这一变革进程的深度取决于算力底座的成熟度。在AI大模型发展趋势下,异构算力兼容、敏捷交付体系及分层部署架构成为关键需求,推动AI基础设施从技术协议走向规模化应用。

超云首席技术官付迪强调:“超云AI算力底座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全栈式、自主安全的智能计算环境,实现从基础设施到业务场景的深度协同。”基于全栈能力构建的技术闭环,超云秉承ALL IN AI及AI IN ALL战略,聚焦“让AI更简单”,在选型、部署、使用、运维四个方面寻求突破,提供详细硬件选型对比和成本优化分析,严格测试设备质量,提供模块化交付和标准化协议接口,自主研发管理平台实现AIDC全栈式管理,全面提升运维效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轻松、快速实现数智化转型 。

超云首席技术官付迪

破解AI转型难题:“超云南京造”的硬核支撑

AI转型过程中选型难、安全难、运维难等痛点成为横亘在众多企业面前的“拦路虎”。在此背景下,超云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敏锐的行业洞察,以“南京造”为突破口,为区域AI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凭借在数十Eflops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深厚积累,超云能够为不同规模的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与产品选型策略,同时依托可信的安全防护体系与全栈式管理运维方案,有效破解了企业在安全与运维方面的困境,助力企业构建起业务、数据、管理高度协同的大规模智能计算中心。

超云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董立鑫从AI应用落地的角度,为企业揭示了新的发展路径。超云AI大模型一体机实现了算力、算法、数据、工具、方案以及部署方式等要素的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开箱即用,精准解决了企业在AI应用中的难题。

超云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董立鑫

超云南京作为超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汇聚了多元研发能力,涵盖研发设计的各个模块,拥有完整的服务器产品开发、适配、验证、交付、运维能力。而作为超云在AI实践领域的核心产品——超云AI大模型一体机,正是诞生于超云南京工厂。它不仅实现了“南京造”的本土化突破,更依托南京强大的产业优势与前沿的技术创新,为区域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硬核支撑。

超云首批“南京造”AI大模型一体机下线仪式
(左一 崔吉胜、左二 张志新、左三 代吉上、左四 王爱军、左五 黄成文、右五 房玉震、右四 杨永、右三 付迪、右二 曲晓洋、右一 孟鑫东)

行业落地生态共赢:超云“朋友圈”再扩围

超云AI算力底座持续加速生态创新,来自法律、医疗、能源、水利、政务、交通等领域的12家合作伙伴,在大会现场发布了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标志着超云“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围。这些成果将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场景应用的全栈支撑。

超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联合发布仪式

会上,来自图灵微雀云、安超云、海赛未来的企业嘉宾,就基于超云AI算力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度分享,不仅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更为参会用户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启示与战略方向指引。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超云在AI领域的行业实践成果,更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超云将持续深化AI战略,依托“超云AI 南京造”的强大实力,凭借技术创新的力量,不断拓展AI应用边界,深化与各行业的融合,为更多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AI解决方案,共启人工智能黄金时代。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的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进行删除。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