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锐|6G概念验证中心揭牌成立:比5G快10倍,为未来通信“试错”

交汇点讯 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倍以上、具备感知功能可以像雷达一样对网络内的物体实现精准定位……近日,在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记者了解到,该试验网脱胎于前不久刚刚揭牌成立的6G概念验证中心。中心验证哪些概念?如何为6G技术“试错”铺就应用路?记者进行了探访。

探访的第一步,是走进紫金山实验室的6G专用实验室。实验室就是6G 概念验证中心吗?“中心其实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由‘大脑’6G实验室、‘手足’试飞场、渔业资源保护试验场、智能网联交通试验场等6G典型场景组成。”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介绍说。

在6G专用实验室内,一面巨大的蓝色屏幕显示着南京江宁上秦淮区域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屏幕里的系统就是整个概念验证中心的‘大脑’,统筹协调着分布在各地的试验场,监控管理各项试验数据和运行状态。”黄永明告诉记者,6G概念验证中心重点围绕6G“泛在连接、通感融合、通智融合”等六大典型场景,聚焦“超大容量、超远距离、确定性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等关键能力,将6G科技成果置于各个真实场景中进行验证。目前,中心已建成一个总控指挥中心和6G概念验证试飞场、苏州太湖超远距离渔业资源保护、南京上秦淮超大容量城乡综合治理、南京无线谷超低时延智能网联交通等多个试验场。

在不远处的6G概念验证试飞场,多项6G前沿技术概念验证测试正在开展,6G空中卫士技术可以在0.1秒内实现对警戒区内未授权飞行器的快速发现、识别以及轨迹实时生成;蜂群智能技术部署6架无人机,在指定区域执行编队区域巡查,自动识别车辆目标,计算出目标经纬度坐标。

黄永明表示,搭载6G无蜂窝技术的物流无人机智能配送场景此前已在江宁落地。送药无人机从南京市江宁区天元西路附近的药房起飞,搭载着药品,13分钟抵达7.4公里外的紫金山科技城。与传统配送方式相比,效率提升2至3倍,成本下降了50%—60%。目前,试飞场吸引了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团队开展无人机蜂群协同通信等技术验证,并储备十余个待孵化项目。

除了安保和配送,无人机还在测试6G网络的感知功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以上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试飞场内的由通信基站发射无线信号,无线信号传播到无人机这边它就会反射回来,形成一个回波,在基站侧再对这个回波进行信号分析,由此感知出无人机的位置。”黄永明说,研发团队正在把雷达功能和通信功能做到基站上,让基站在实现通信的时候,通过它发射的电波回波,也能够感受到一公里甚至更远地方的一些物体,实现通感一体的概念。

“科技成果要转化,需要先验证。6G概念验证试飞场通过提供实际的应用场景和技术验证,可直观验证和展示6G技术在低空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助力高校走稳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信息通信分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试飞场由紫金山实验室与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联合建设,概念验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仅靠高校自身很难实现,6G概念验证试飞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选择。

“我们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说。目前,6G概念验证中心已搭建了近20人的专职服务队伍,提供场景技术验证、技术熟化、系统集成、市场拓展、股权融资、管理咨询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

“在验证过程中,就开展科研成果的工程化改造,完善周边配套技术,形成具备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雏形,增加技术成果对资本的吸引力,再衔接后端的‘拨投结合’等成果转化措施落地。”尤肖虎介绍。具体来看,6G概念验证中心将按照“项目库”“专家库”“资金库”三库的管理模式开展运营。

其中,“项目库”将与全国高校、重点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优秀创新企业一起,把优秀的科研成果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定期跟踪项目进展,同时,把企业的潜在需求反馈给各个项目负责人,促进双向奔赴。“专家库”,由科学家、技术专家,产业专家、投融资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对项目开展把脉问诊,筛选合适项目开展概念验证。“资金库”,指的是与紫金山科技产业集团等“长期资本”“耐心基金”合作,设立种子基金、“拨投结合”资金池等专项基金,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链。

同时作为共建方,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负责人表示,概念验证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6G的技术验证、场景验证的相关设施,培育一支精干内行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为全国的高校成果转化贡献江苏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