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徐州多个大集、庙会爆火带来启示 —— 烟火气息越浓,消费活力越旺

油条在油锅中翻滚,面团在擀面杖下“变形”,活禽的叫声和车辆的喇叭声交织……每天早上刚过6点,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的马山大集就迎来了第一批顾客。到早上9点多时,大集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近段时间,徐州多个大集、庙会爆火。云龙山庙会3天吸引20多万人次,蟠桃山庙会3天游客总量达35万人次,马山大集每天吸引七八千名顾客……大集和庙会浓浓的烟火气,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也激发了消费新活力。

百灵哨、草编蚂蚱、传统点心……云龙山庙会上,老物件、老手艺、老吃食,勾起徐州市民共同的回忆。“我逢会就赶,徐州的大庙会多,生意好做!”云龙山庙会首日,70多岁的老人常金贵背着一包儿童转鼓,从山东临沂来徐州赶会。他告诉记者,徐州的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白云洞古会等由来已久,年轻时他就来徐州赶会做生意。云龙山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庆军告诉记者,300多个庙会摊位,3天展销额超500万元。

在马山大集,做面点的张大席摊位上两台机器流水作业,热气腾腾的烙馍和煎饼刚出炉就被抢购一空。“50斤一袋的面,我们一上午差不多能用掉五六袋。”张大席说。

与云龙山庙会历史悠久不同,马山大集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但因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大集特色,成了网红大集,吸引很多市民开车、坐地铁前来。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记者还在这里看到从山东、安徽等地前来赶集的旅游团。

“马山大集一开始是自发形成的马路市集,规模比较小。我们注意到附近居民有相关需求后,利用村集体土地搭建集市,逐渐‘养’成了露天大集。”马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伟告诉记者,马山大集已经有300多个摊位,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

马山大集上,市民小杜拖着的露营车里装满了购买的商品,他说:“来大集能感受到浓烈的烟火气,这里的一切都很有活力。”

从去年起,徐州市泉山区苏山街道开展“来苏山赶大集”活动。“苏山大集的前身是九里批发市场,现在包括苏山农贸市场、五金一条街、小吃水果一条街等,规模大、业态丰富,能满足人们吃穿住行各方面的需求。”苏山街道市场办主任秦景岗告诉记者,市场运营过程中提出了“赶大集”的概念,注重烟火气、接地气。如今,大集已经有500多名商户,每天吸引众多游客、网红前来打卡。

物质生活丰富、现代商贸繁荣的当下,传统集市为什么又火了起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建洪认为,爱上赶大集,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回归。“比起卖场和超市,大集个性化的商品和消费场景,让购物不只是一种买卖行为,还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过程体验。”黄建洪说,“这也提醒我们,在挖掘消费潜力的过程中,搭建能一揽子满足个性化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偏好的场景至关重要。”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到2027年改造5000个乡镇集贸市场和5万个左右农村便民商店。如何让传统大集长长久久火下去?以马山大集为例,刘伟告诉记者,马山大集靠近城区,红火热闹的同时也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但为了留住这份烟火气,马山村成立了相关公司加强大集管理。记者在现场看到,集市设立了4处公平秤,随处可见戴着臂章的管理人员,大集入口处,数名交警忙着疏导交通,维护秩序。“我们今年计划进一步规范市场,解决停车难题、增加一批美食类摊位,让更多人在马山大集感受到烟火气、徐州味。”刘伟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