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京人,多久没去逛新街口了?”
“好久了吧,哦,记不太清了!”
在南京,同事朋友间聊起购物逛街时提到新街口,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回应。的确,随着网购越来越普遍,河西、仙林、江北等地区的商圈越来越成熟,众多新城市民就近休闲购物很方便,很少去新街口了。
但作为南京唯一的“一级商圈”、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商圈,新街口致力扩展辐射力、影响力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步。近日,金陵中环宣布将于4月29日开业,德基三期也已启动建设,加上Zara南京旗舰店开张、苏宁广场焕新亮相,新街口一批大项目再度“刷新”进度条。
“以‘空间活化+业态焕新’为抓手,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消费场景创新、公共空间改造、城市能级提升,吸引更多消费者重回新街口。”南京新街口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拥军说,只有更进一步做强新街口商圈,并和众多地区级商圈梯次布局、互相配合,才能彰显南京商贸中心城市龙头地位,助力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轻潮”加盟“重奢”扩建,新街口商业扩容
金陵中环位于新街口西南片,在新街口金鹰购物中心、大洋百货和友谊广场之间,由两栋办公楼、两座商业裙房和一栋酒店式公寓组成,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9万平方米。作为新街口近十年来最大体量的新增商业载体、香港置地在内地布局的第四座“中环系”项目,金陵中环不仅开发了新街口西南象限闲置20多年的地块,还丰富了整个商圈的消费层级。
距离开业还有一周,记者4月23日晚在现场看到,金陵中环施工围挡刚刚撤去,各楼层正抓紧布展。整座商场“港味”十足,立面超白玻璃与石材拼接,结合波浪形铝板设计,整体挑高大气充满艺术气息。尤其是三面环绕商场腰部,从东铁管巷绵延至王府大街的“三折叠”LED显示屏,长达一两百米,把商场气势一下拉满。

从店面形象到业态布局,金陵中环放弃高奢“头衔”,定位“轻潮奢”,引入品牌超过150个,其中方所、HARMAY、Ole、苏宴、芸山季等首店品牌超三成。徐拥军认为,金陵中环“由重转轻”,一来和“重奢”的德基广场错位布局,二来满足Z世代消费需求。选择更具年轻力的路线,使得金陵中环不仅避免了和新街口众商家同质化竞争,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金陵中环“白纸作画”,在长期闲置的新街口西南片崛起现代化商办建筑组群。与之隔新街口广场相望的德基广场三期项目,整合归并德基一二期背后布局凌乱的建筑街坊,重整新街口东北片商业休闲空间。
记者看到,在德基广场背后,南北向上乘庵路一期工程已完工,与东西向青石街连通,不但打开了从长江路到洪武北路的内部交通“梗阻”,还让长期“养在深闺”的青石街民国建筑群亮相为城市门面,青砖墙面、赭红色大瓦,在周遭高大建筑间显得格外古朴厚重、别有洞天。这片民国建筑群将作为艺术展览、文博旅游之用,融入德基三期项目,并和德基一、二、三期间拟建的空中连廊、下沉广场一道,串成立体化“内街空间”:空间上现代大楼和民国建筑高低错落,业态上商贸商务和文化旅游相得益彰,新街口东北片由此将形成一个独立象限。
金陵中环、德基三期不仅扩张了新街口商业版图,还丰富了商圈天际线。规划图上,德基三期250米高塔楼延续了二期“主塔双矩形错位”造型,两栋大楼联袂形成“姊妹楼”。在一街之隔的西北象限,金陵饭店、金陵购物中心、金陵饭店亚太商务楼传承着“金陵饭店家族”方形厚重的“血统”。加上金陵中环两栋塔楼,新街口的天际线将更加集聚、完整和连片,不但在业态组合上,还在城市形象上隆起南京核心商圈的“脊梁”。


社零全市占比持续下降,倒逼商圈创新调整
金陵中环开业和德基三期开建,新街口商业载体将进一步扩容:德基三期建成后,经营面积将达20万平方米,成为新街口“巨无霸”;“10万平方米级”的商场将有中央、新百、金鹰、金陵中环4座;此外,还有“4万—5万平方米级”大洋百货、繁茂中心、友谊广场……从重奢、轻奢、综合百货到中型商场,梯次布局已然形成。
但商圈载体面积增加,并未带来销售额同步增长。统计显示,2024年新街口商圈营业额700亿元左右,占全市社零比重约12%—13%,这跟本世纪初新街口商业巅峰期的20%占比差距不小,和前些年占比15%也有退步。对此,南京市秦淮区商务局原副局长雷明分析,随着南京形成多中心、开敞式城市布局,人口、商业向新城分散是大势所趋。应对电商冲击和商圈离散化布局,新街口只有持续做好业态布局、场景创新,才能守护“王者地位”。
“吸引更多市民重回新街口,不但要做强其引领全城的商业比较优势,还要打造线上零售不具备的线下消费场景。”南京知名财经媒体人仲跻嵩介绍,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以245亿元的年销售额,将蝉联四年的全球奢侈品商场霸主北京SKP拉下神坛。德基广场一家的零售额,比新街口众多大中型商场的总和还多,除了其“南京唯二”的重奢商业定位外(另一座是元通商圈的IFC),还在于以“首店、首秀、首展”为抓手,形成三维消费矩阵:首店吸引流量,首展塑造话题,首秀强化体验,形成“流量—留存—转化”的商业闭环。

据介绍,2022年以来,德基共引进首店近200家,2024年营收中,限量款潮鞋、联名IP产品贡献了41%。这种“人无我有”的稀缺性策略,满足了高净值人士的消费需求,使其客单价达到SKP的1.8倍。去年底,德基广场还推出“24h”商业新模式,突破传统商业营业时间限制,开启无人零售模式,夜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5%。
新百、中央等“大百货”深耕新街口商圈,年销售额分别超过50亿、70亿元,这在新零售时代殊为不易。对此徐拥军分析,新百、中央能够实现增长,一来商场规模大,凝集了南京市民的情感记忆;二来综合百货也在主动调整,实施从立面改造、动线优化到业态调整的升级改造。2024年,中央商场作为老商场入选南京城市更新名录,投资8亿元进行更新改造。
“船小好掉头”。处于重奢店和大百货夹缝中的中型商场更是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首店、首发、IP联名为抓手,构筑独特的社群文化和多元场景,为商圈注入“新鲜血液”。
去年底,开业8年的东方福来德通过引入国漫、二次元元素,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加上无印良品亚洲旗舰店,斐乐、泡泡玛特等快消、潮玩店,这个老商场重获新生。
3月21日,号称“亚洲最大Zara门店”落户新街口繁茂中心(原商贸百货),零售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带来多个“全球首次”和“亚洲第一”购物体验:全球首个Zara自助售卖机、亚洲首家Zacaffe;咖啡店、潮流自拍舱……“Zara沙龙”呈现限量系列商品,潮流自拍舱让顾客及时获取视频进行分享……开业以来每天吸引一两万人次进店体验。
4月30日,新街口苏宁易购Max体验店将焕新开业。与苏宁易购一街之隔的印象汇,2—3层在沃尔玛撤出后也由苏宁易购接手,建设隔街相望的“数字化线下体验门店”AB馆。

让市民逛开来,商圈才能活起来
从中小商企、综合百货到潮奢大店,新街口大小商家争相焕新业态、创新场景,既丰富了消费体验,又“点亮”了街区空间。
告别“中而全”,中型商场主打切块搞活,转型“专精特新”, 从繁茂中心、东方福来德到大洋百货,众多快消店、潮玩店、次元商场占据醒目楼层,时尚店面和高热人气成为商街“亮丽一角”。
各综合百货加大了沿街立面和门前广场改造力度。4月18日,南京新百中心店正门广场、中山东路及中山南路广场改造完成:正大门外,超大板块全玻幕墙宛如巨型银镜,白天通透简约,夜晚熠熠生辉;地铁口处,热熔玻璃景墙透出鎏金光影,与盘旋的龙形雕塑相映成趣;鸽子广场上,成群鸽子或栖息或飞舞……致力于打造江苏首个时尚艺术广场,新百正门广场将常态化引入音乐、街舞、单车、滑板等潮流运动及创意市集,以多元场景增强消费体验。
像新百这样,新街口多个大型商场外立面设计从传统的功能性设计转向科技化、艺术化与在地文化融合的综合表达,改造中弱化传统浮雕、霓虹灯装饰,转向简洁线条和统一色系,材质选择从“繁复堆砌”转向“质感优先”,通过高透光率玻璃增强内外空间交互,适应消费升级对“品质感”的要求。

“让顾客逛起来、玩起来,文商旅、食娱购一体,是德基广场的取胜之道,也是整个商圈的转型方向。”雷明认为,德基广场的成功不只在于不断焕新的首店、设计与创意共舞的德基艺术博物馆、口味与流量双赢的米其林餐厅,还有沿中山路“刀劈斧削”的城市街面、步行街区的开敞视野和梧桐大道的氛围感。置身这样的场景,从店内到店外,从消费到逛街,都是一种享受。
但是,和中山路相比,中山南路行道树有缺口,街面也不够齐整。走进临街大楼背后,街面形象更不耐看,沦为繁华街区的灰色背影。在新街口西南象限,金陵中环的玻璃幕墙、裸眼大屏与对街友谊广场陈旧立面形成鲜明对比。金陵中环主打“轻潮奢”,友谊广场则让位于餐饮和教培,一楼临街面包店已闭店,留下空荡荡、灰扑扑的门面。从王府大街、东铁管巷到丰富路,非机动车随意停放,丰富路上甚至还有排档聚集。东南象限,中央、新百之间的正洪街广场设计单调,欠缺休闲设施,被网友评价为“卫生条件很好的广场”,广场北侧是闲置多年的地块,航拍图上十分扎眼。
走进商圈后街,从南台巷、明瓦廊到羊皮巷,这两年沿街商铺店主发起自主更新,烟火气更旺了,涌现了很多网红餐饮,但街区面貌尚待大的改善,而且同质化严重,如皮肚面、烤鱿鱼等,重复率高。
“让市民逛开来,商圈才能活起来。”专家认为,德基广场成为“全球店王”,成功之道是实现了从“购物大店”到“文旅地标”再到“生活方式”的客群认知。新街口要形成对新城和都市圈市民的长期黏性,不但要调优业态,还要加强场景营造、细部打造、形象塑造,使得店内店外、商圈内外、空中地面,都经得起市民游客挑剔的眼光,让逛新街口成为一种时尚和享受,给人自信心和心理上的满足,才能最终实现从休闲购物中心到城市文商旅目的地的华丽转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