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巴关系因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游客的袭击事件再度紧张。
据新华社报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镇发生一起袭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23日,印度政府宣布一系列“降级”印巴关系的措施,包括暂停执行双方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而巴基斯坦否认与此次袭击事件有关,作为反制,巴方采取了包括对印关闭领空、废除向印公民发放的部分签证、暂停对印贸易等措施。
印度媒体还援引军方消息称,26日夜间至27日凌晨,两国士兵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以轻型武器多次交火。
还是克什米尔

印巴两国恩怨颇多,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是其中的主要矛盾。双方曾多次爆发冲突甚至战争,争夺焦点就是克什米尔。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魏涵介绍,从历史上看,印巴克什米尔问题最初源自1947年印巴分治期间。当时在英国协调下,印巴分治形成了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而当时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查谟-克什米尔土邦(一般简称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
针对克什米尔主权问题,印巴两国1947年至1949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在联合国调停下,印巴签订停火协议并划定停火线,但此后仍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武装冲突,如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1999年卡吉尔战争以及其他小规模军事摩擦。
水资源之争

印巴关系紧张的另一根源是水资源冲突。
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上述袭击事件,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决定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
对此,巴总理夏巴兹回应说,水资源是巴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会遭到巴方坚决抵制。
那么,《印度河用水条约》是什么条约?为什么对巴基斯坦如此重要?
魏涵介绍,巴基斯坦约65%的就业依赖于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和畜牧业则由印度河支撑。印度河水系主要分布在印度(39%)和巴基斯坦(47%),在印巴分治时期,印度获得了对上游拦河坝的控制权,这些拦河坝可以调节流入巴基斯坦的水量,这使得印巴之间形成了一种“上游—下游”的水资源结构。
为平衡印巴之间紧张的水资源关系,两国于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将西部河流划归巴基斯坦,东部河流划归印度,并规定了两国在河流使用方面的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如今,如果印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那就意味着印方可以在不通知巴基斯坦的情况下改造现有基础设施,以拦截或转移更多的水,从而加剧巴方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大规模冲突概率几何?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措施,既有历史恩怨因素,也有顾及国内情绪的考量。虽然此次事件使双方紧张关系升级,但就现阶段而言,印巴局势全面升级的可能性仍较低。
魏涵介绍,近几年印巴暴力事件均未上升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两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难以提供大规模对外冲突的条件。
而据新华社报道,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26日在开伯尔-普什图省参加巴基斯坦军事学院活动时强调,巴基斯坦为全球反恐事业作出了巨大努力,巴方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当天也发表声明,巴军方在该省开展的反恐行动中打死了15名恐怖分子。声明说,巴军方将继续致力于消除巴境内的恐怖主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