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珍惜粮食的名言原来出自江苏人之口
2020/08/20 14:21  交汇点新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全社会牢记总书记嘱托,珍惜粮食、勤俭节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提倡节约粮食的诗歌,很多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诵。很多人未必知道,李绅来自江苏无锡,他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唐代唯一的无锡宰相。在历史长河中,和李绅一样,也有多位江苏文人提出了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绅出生于浙江湖州他父亲任职的乌程县署,但幼年时就随家人定居在江苏无锡,在这里求学成长,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李绅曾在惠山寺读书十几年,几次科举失利和官场受挫后,他都回到惠山,闭门苦读。他对惠山充满了感情,亲切地将这里称为“家山”,晚年时,他写了《忆题惠山寺书堂》,深情回忆故乡无锡:“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元代王仁辅《无锡县志》载,惠山曾有李绅读书遗迹“李相书堂”,“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相李绅像。绅未遇时,尝读书是山,堂即绅读书之所”,可惜的是,“李相书堂”早已湮没。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等关系密切,他们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李绅现存诗有110余首,其中不少语言通俗浅显,反映社会现实。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的《悯农》二首是李绅的代表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字面上看,这两首诗反映了唐代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悲惨苦痛的命运结局,表达了李绅对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夫的深切同情,但同时也具有劝诫世人爱惜粮食,不浪费“盘中餐”,珍视农民劳动成果的积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一些文章称李绅晚年生活奢靡,挥霍无度,一天要宰杀两三百只鸡,但也有无锡学者考证后指出,这些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能出自李绅的政敌对他的污名化,以至于后世以讹传讹。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至于李绅喜欢吃鸡舌,制作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因此其后院宰杀的鸡时常堆积如山,肯定没有这样的记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格言广为人知,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都要想想这些食物来之不易;生活中我们使用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顾念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多么艰难,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和心血。出自《朱子治家格言》的这句话告诫人们,日常生活中要着眼于小处,注意勤俭节约,不可铺张浪费。

  《朱子治家格言》是古代江苏人留下的著名家训,它的作者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昆山人朱柏庐。今天的昆山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历史上的昆山是崇礼明德的江南文化名城。

  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的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与同时代另两位著名的昆山人顾炎武、归有光合称为“昆山三贤”。明清鼎革之际,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在抵抗清军进攻时不幸遇难。朱用纯担负起奉养老母,抚育弟妹的重任。他对父母非常孝顺,感念于晋人王裒在亡父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的典故,他因此自号“柏庐”。

  朱柏庐一生没有做官,在清王朝统治下,这个坚守气节的江南文人隐居在乡间,潜心治学,课徒授业。他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培养了很多人才,也留下了很多著作。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用短短的五百多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明理向善、本分守常等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诸多方面,是他对家族后代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和圭臬。虽说是家训,但高度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朱子家训》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教诲和示范的意义,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正身修心的道德范本。

  《朱子家训》中,除了著名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外,“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等格言也明确指出应勤俭持家、珍惜粮食、不能贪恋大吃大喝。三百多年后,昆山人并没有忘掉这位先贤,柏庐街道、柏庐公园、柏庐广场、柏庐南路……今天的昆山有一系列以朱柏庐命名的行政区域、城市道路和文化场所。

  无锡惠山的祠堂群里有一座陆宣公祠,供奉着唐代的苏州人、当过宰相的陆贽(生于今浙江嘉兴,唐代时属苏州管辖)。陆贽留下过诸多和节俭有关的名言,其中的“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出自《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被人们所深深记取。

  这句话说的要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就会导致资源的匮乏。对于今日倡导节约粮食、合理餐饮,陆贽这句充满哲理的名言无疑能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