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迁址 立遗嘱这事儿不再避着说
2020/08/20 22:0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8月11日,是中华遗嘱库江苏登记中心迁址的日子,一些市民陆续来到中华遗嘱库在南京市鼓楼区青云巷的旧址,重温当年为家人记下幸福留言的美好瞬间。

  为提供更好服务,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迁址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为年满60周岁、资产不超过一套房的市民提供免费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服务;对不符合公益服务条件的市民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并将收入用于公益事业。

  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自2016年9月21日建立至今,已服务了13000多个江苏家庭,登记保管了10000多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30份。

  记者从中华遗嘱库了解到,随着立遗嘱需求的增加,原有的登记中心不能满足服务需要,所以迁址至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对面的成贤大厦一层,以方便服务广大市民。

  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主任黄海波介绍,成立之初的选址,考虑到鼓楼区是南京的中心城区,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但在日常服务中发现,前来咨询和登记的市民普遍反映登记中心不好找,交通不太方便。因此,经研究决定迁址,方便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成立4年,见证百姓对立遗嘱的观念变迁

  遗嘱,是一个人留给家人的一封“幸福留言”。在很多人印象里,遗嘱应该是严谨的法律用语。但对于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许多人来说,这份“幸福留言”却是一份充满亲情的嘱托、一封难舍难忘的信笺。

  市民李先生4年前在中华遗嘱库立了遗嘱。他说,自己曾在国外工作多年,当地大部分家庭都有定期写遗嘱的习惯,自己当时就觉得挺受启发,得知中华遗嘱库在南京设点后马上就来办理了。

  4年来,黄海波见证了江苏老百姓对遗嘱观念的变迁。他对记者说:“在我们一开始接待市民的时候,都会避开‘死’‘去世’之类敏感的话语。还要跟市民解释一番遗嘱是什么,遗嘱是干什么用的,现在市民一来到都不用我们解释了,直接就说‘我要立遗嘱’。立遗嘱,不再是忌讳的事了。很多市民选择到中华遗嘱库留下人生的秘密和对家人爱的表达。”

  出现新趋势,“90后”立遗嘱、虚拟财产被列入

  据了解,为保证遗嘱的法律效力,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如何证明遗嘱真实,合法,有效性是每个立遗嘱人都关心的事情。中华遗嘱库通过严谨公信力的流程,做到让百姓放心。”黄海波说。

  《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立遗嘱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人群中,最年轻的仅有18岁,而60岁以下立遗嘱人已经有2333人。截至2020年6月,中华遗嘱库全国共为480位“90后”办理遗嘱,其中江苏地区共有17位“90后”订立了遗嘱。

  随着《民法典》正式将虚拟财产写进了法律,虚拟财产可继承也正式被确定下来。现在,一部分人还将支付宝、淘宝账号、微信钱包这一类虚拟遗产写进遗嘱里。根据中华遗嘱库统计,截止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登记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有253份。涉及的虚拟财产主要有支付宝、QQ、微信、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社交账号等内容。

  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