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论见|今天,我们该如何说“教师节快乐”?
2020/09/10 21:51  新华报业网  

  “爱,是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最好的礼物”“对老师最好的尊重是凝心聚力育人,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理解支持与信任”……今年教师节前夕,不少中小学官微陆续发布“绿色教师节”倡议,部分学校甚至明确表示“谢绝鲜花等礼物进校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对此做法,各界褒贬不一。教师节,学校应不应对学生礼物一律说“不”?

  礼物,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文|颜云霞

  今年教师节前夕,笔者陪着6岁的女儿做了两张贺卡。女儿很兴奋,也很认真,小窗户、小黑板没有画直的地方,一定要擦掉重画。“XX老师,节日快乐!辛苦了”,这几个字看似平常,但对刚上一年级的她来说还很吃力。我们就在边上一笔一笔地教,她再一笔笔地写,字写得歪歪扭扭、忽大忽小。“老师一定会觉得很好看!”看着女儿的高兴劲,笔者心中却泛起一阵担忧:这份礼物会不会过于粗糙啦?老师会不会打开看一眼?会不会随手放在桌上,甚或是转身扔掉?

  当孩子的天真单纯碰到成人的患得患失,教师节送礼竟也变得如此复杂。家长们纠结着要不要送——不送,担心沦为“个别”,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送,礼物太轻怕老师看不上,礼物太重又心生负担。教师们则烦恼着收不收——收,教育部门早有禁令,有违纪违规的风险;不收,又忧心会不会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正是掺杂了太多功利计较、太多实用考量,送礼成为教师节最争议、最尴尬的字眼,一年一年被反复提及,某种程度上反而消解了节日的初衷,也就是尊重与感恩的表达。

  人类设置节日,是为了把平时不便挂在嘴边的情感,在这一天郑重地、有仪式感地加以表达。教师节,或许是孩子第一次向家人以外之人表达情感的节日,它不仅是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的契机,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表达爱与感激的契机。这种表达有很多方式,礼物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绝大部分孩子送教师礼物,只为表达一份情感、一份祝福,只为收获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给这份礼物附加太多价值,抑或是直接把这份礼物拒之门外,忽视的是孩子真挚的感情,放弃的是一次爱的教育。

  爱要大声说出来,情要尽情表达出来,我们常常这样教育孩子,那又为何在教师节送礼上如此讳莫如深,如此避之不及?一张贺卡、一束小花,一件孩子自己挑选的礼物,都是孩子心中爱的具象,没有那么多世俗杂念,也没有贴着标榜身价的价格牌。这份礼物,蕴含着教育的机会,考验着教育的智慧。于教师而言,与其坚守原则拒绝,当面欣然接受并热情表达感谢,是否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在感谢的同时,如果能在孩子生日、儿童节等时机予以“回礼”,是否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互动?如果觉得礼物过于贵重,与家长沟通无声无息地将礼物退回去,是否更能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于家长而言,与其与人攀比、斤斤计较,和孩子一起准备、亲手制作,是否更能引导孩子的情感表达?如果能带着孩子去拜访自己的老师,送去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是否更容易在孩子心中埋下敬师的种子?

  想起一则故事:在夏威夷一个偏远的小岛上,男孩杰克聆听老师的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圣诞节要互赠礼物。老师说:“礼物表示了我们对彼此的爱。”圣诞节到了,杰克为老师也带来了礼物——一个闪闪发光的贝壳。老师问:“你在哪里发现这么光洁、斑斓的宝贝?”杰克告诉老师,老人们告诉他,二十多英里外那个叫库拉的隐秘海滩上有时会出现这种贝壳。他就去了。老师说:“哦,它太美了!我会一辈子珍惜的。但你不应该为此走那么远的路。”杰克眨着大眼睛认真地说:“走路其实也是礼物的一部分。”笔者以为,这个故事道尽了关于送礼的所有学问——走路是礼物的一部分,礼物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呀!

  减去人情负担,换来清清爽爽

  文|左中甫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教师节,“如何向老师致谢”都会成为困扰家校双方的共同话题。对于家长来说,要不要以及如何向老师“表达心意”,着实颇费思量:不“表达”,担心老师会有想法,孩子受到区别对待;“表达”的分寸把握不好,又怕弄巧成拙,给孩子带来麻烦。对于学校来说,家长在教师节纷纷“表达心意”,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弄不好还会闹出“新闻”。而从老师的角度说,教师节当天,一个班上的孩子一大早都手捧鲜花或是献上贺卡,确实也会带来不便,形成节日负担。

  既然如此,何不减去人情负担,换来清清爽爽?

  我十分理解不少学校“婉言拒礼”甚至“约法三章”的用意。教师节是一个初衷很好的节日,一旦和人情、关系、金钱或物质联系在一起,就会变味、走形,让单纯、明净的家校关系变得暧昧、混沌起来。而理想的教书育人环境,从来都应该是安安静静、干干净净的。“安静”不光是指一种低分贝的求学环境,也应当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求学心境;“干净”不光是指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也应当是师生之间清清爽爽的互动关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婉言拒礼”“约法三章”,目的就是要纯洁校园环境和家校关系,为孩子创造“求真”的成长氛围。

  最好的尊师,应当是家校携手教育好孩子。孩子向老师表达尊敬,完全是出自童心的自然表达,成年人应当引导他们更多地用学业和操行表现出来,而不单纯用语言或礼物表达出来。孩子本身并没有经济能力,如果过于依赖、看重财物形态的“礼物”,实际上这种“表达”又变成了家长之间的“比拼”。其实,尊师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考验家长和孩子是否尊师的,不一定是孩子就读于师门的“此时”,很多时候更要看孩子分班了、毕业了、工作了,是不是还记得老师,能不能自主去看望、慰问老师。那种时候,才更见真心、诚意,而少了几分现时的功利。

  校园与社会,中间只隔着一堵围墙。校园风气和社会风气,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全社会都在大力端正党风、政风和民风的今天,端正校园风气自然也是这一努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未必需要轰轰烈烈的宣传和形式,但却需要扎扎实实的实践和细节。教师节不送、不收物质形态的礼物,理应成为这一实践的重要内容。不妨说,校园减负,不光要减课业负担,也要减人情负担。每年节日来临,家长和孩子的一声“谢谢老师”“节日快乐”就足矣!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