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论见 | 小学生运动会穿汉服诵《弟子规》:“传统文化”需要这样“渗透”?
2021/04/21 18:42  交汇点新闻  

  又穿越了。西安一所小学近日开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二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集体身着汉服,表演了古人礼仪和《弟子规》朗诵。班主任陈老师说,平时班级早读也会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等古文,让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这段争议视频,让人想起另一则新闻:4月18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曾引发热议的24孝雕塑被拆除。此前,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公众质疑。许多网友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在公共场所宣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两则新闻,其实提出了同一个命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平心而论,老师让小学生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着汉服、背《弟子规》,初衷应当说没有问题,偶一为之也可以理解,但在日常的晨读课上也这样要求孩子,其合理性就让人怀疑。《弟子规》是怎样的一部传统“蒙学读物”,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在今天还是否合理,该不该在校园里开展传播……这些问题,在舆论场上其实一直存在争议。至于景区管理者为“24孝”一一塑像并公开展出,其传递的“导向”也明显存在问题,拆掉本身就是一种纠错。

  有形雕塑易拆,无形思想难除。这个“思想”,就是不少人在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无条件的推崇、迷恋甚至膜拜。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辜鸿铭的话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正因为有这种“文化情结”,有人稍不留意就会露出心中的“辫子”。家长和老师热衷于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城市或景区管理者花钱找人把“24孝”绘成文化墙、雕成像,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证。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强化文化自信也当从娃娃抓起、在细节上体现。在培养国民文化自信方面,应当防止出现几种简单化倾向:其一,把“建立文化自信”简单等同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不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建立更为宏阔的文化观;其二,把“弘扬传统文化”简单等同于“弘扬一切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甄别和区分;其三,把“弘扬传统文化”简单化为具象的形式感、仪式感,而不是追求形神兼备、润物无声。

  在崭新的时空场域里,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开展“渗透”?央视近年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大受欢迎,这方面就带给人们不少思考。传统文化里面有许多宝藏,吃透内涵、选准内容是必要前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好嫁接、在方法和手段上做好创新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教育工作者、社会管理者抑或是公民个人,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时,都应当注重把关、加强鉴别,审慎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防止出现滑边甚至闹出笑话。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