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评丨原创话剧《深渊》,摄像机与大屏幕构建的复古悬疑剧
2021/05/29 14:41  新华报业网  

  在南京戏剧节开幕仪式上,原创话剧《深渊》的名字一再被提起,不仅仅是因为导演是何念,还因为这部悬疑话剧从舞美和视觉呈现效果上进行了一次打破维度的创新,对所有观看者来说,这是一次感官上的新体验。5月22日晚,我有幸来到南京保利大剧院实地感受了一把来次20世纪末的新悬疑话剧。

  手工道具屋与360°可旋转舞台,复原2000年重庆旧貌

  在话剧演出前,剧组组织了一次幕后体验,我成功报名来到舞台上,仔细观察这个耗费了舞美老师们半个月时间做出的仿真道具屋。

  这个道具屋完全按照2000年的重庆小街小巷进行了复原,材质采用了高密度泡沫,复古感靠一层一层的刷漆来体现。

  斑驳的墙面上,各种模糊凌乱的小广告历历在目。逼仄的小巷尽头可以看到小卖部,倚靠在巷口的收废品单车。隔壁的KTV亮着晦暗的灯光,小舞台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上世纪TVB港剧的拍摄现场。

  在故事发生的主场——一间不大的客厅里,可以看到当年风靡一时的罐装“麦乳精”,老旧的木椅,熬药用的小锅,烧煤基的炉子,只有8个频道按键的旧款电视机……每一个小细节,都能感受到剧组的诚意。

  摄像机与大屏幕相结合,构建模拟纪录片与LIVE直播的新体验

  在道具屋的顶楼,放置了三块大屏幕。这些屏幕的作用在演出时候才被揭晓——它们用来现场直播屋内的情景。《深渊》全剧都采用了影视制作中的纪录片结合现场直播形式,不少媒体对这种新的话剧表现形式称为“升级”,我觉得更倾向于对新技术和流行趋势的开拓与适应。

  国内外不少悬疑惊悚片都乐于尝试“伪纪录片”模式,因为这样的叙事方式更能制造出恐怖氛围,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感同身受。《深渊》的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在某些角度上来说,的确是把单一体验“升级”了。大屏幕仿佛是VR眼镜一样,让观众在座位上就可以身临其境,甚至可以连演员脸上的妆容都看清楚。如果想更换视角,只要把注意力从大屏幕转回到道具屋内,又进入了正常的话剧观影者视角。这种体验类似于流行多年的实景“密室逃脱”游戏,沉浸式立体体验,让观众叹为观止。

  剧情铺设环环相扣,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谜底

  话剧无论用任何表现形式,其基础仍然是剧本。《深渊》的剧本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尤其是关于强奸和精神问题的讨论,这样深刻的话题,通过演员们入木三分的表演,不停被揭露出来。其实对于“精神问题”的结局,在每一段台词中都埋下过伏笔。每一个矛盾的现象被一一解开,结局就豁然开朗。

  与其说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这更像是一个关于报恩与母爱的故事。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只有看到最后才能一一体会。

  一开始为了报恩假死的刀疤与在警局里承认罪行,都是对母亲当年救他一命的“报恩”,抑或是因为“爱情”,这些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最后母亲还是去坐牢了,为了她的女儿。

  杀手居然是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儿这个谜底揭穿时,我身边的观众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从女儿分裂出的男性守护者人格会弹钢琴这条线索,与刀疤曾在第一幕中跟母亲说,“我看到你女儿弹钢琴了”,这句台词相呼应。此外,女儿看起来只是脑部受了伤,为什么会需要借那么多钱来治病?还要用日记本来回忆丢失的记忆?这些都是女儿其实患有精神疾病的伏笔。

  母亲选择了亲手杀死最后一名强奸共犯,让自己坐牢避免女儿受到牵连,这个剧情在得知了女儿是真凶的时候,难免感到一阵压抑与无力。尤其是女儿在母亲坐牢后还表示讨厌母亲,这一段,演员们的情绪让还未揭开的谜底冒出了一点预兆。究竟母亲是不是真的凶手?这样的疑问让最后一段揭秘反转剧情水到渠成。

  毫无疑问原创话剧《深渊》无论是从剧情,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大受好评也是情理之中。(廉昕朦图片来自南京保利大剧院公众号)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