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书房读书论坛丨双传学:《新华日报》,党的一个方面军
2021/07/07 14:51  交汇点新闻  

  7月7日,苏州金鸡湖畔,围绕“阅读红色经典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展开的第十一届江苏书展“新华书房”读书论坛,激荡着赤诚的信仰,闪耀着初心的光芒。如何在阅读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论坛上,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从《新华日报》历经83载谱写的“红色史诗”切入,讲述了这份被毛泽东誉为“党的一个方面军”、并三次为之题写报头的报纸,如何在烽火硝烟中锻造出鲜明的斗争性和强大的战斗力。

  作为周恩来同志亲自创办并直接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自诞生之日起,即吹响团结抗战的时代旋律。尽管如此,为什么把仅此一张报纸比作“党的一个方面军”?这个“方面军”又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战斗力?双传学介绍,这句评语当年出自毛泽东同志,他在赴重庆谈判期间,高度评价《新华日报》在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现,称赞她“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从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智慧三方面入手,双传学分享了《新华日报》的峥嵘历史、斗争历程——

  一是展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七七事变”发生后,我们党立即识破了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狼子野心,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而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和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使我们党意识到,必须牢牢掌握抗日民族战争中的主动权,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胜利。这时,在国统区创办一张具有合法身份、能够公开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的报纸,就变得迫在眉睫。新闻史学者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共产党到国统区办报就是去战斗的!”

  甫一创刊,投入战斗。1938年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新华日报》由4个版扩至8个版。1939年7月7日,《新华日报》再推纪念特刊,发表了毛泽东的《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1942年五周年之际,《新华日报》又推跨版特刊,以《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齐桓公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毋忘在莒”这一历史典故,警醒人们勿忘国耻、勿忘初衷,坚持抗战,争取胜利。

  说起这段光荣的报史,双传学难掩自豪——自1938年诞生,到1947年被查封,在9年多的时间里,《新华日报》始终“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占领了舆论制高点,成为我们党插在国统区心脏的一面红旗!《新华日报》在国统区舆论主战场、主阵地上,以坚强斗争精神,打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事实战、观点战、发行战、物资战”。《新华日报》创办后,以“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为指导方针,到1944年,发行量已增至近5万份,远销香港、澳门地区和苏联、法国等国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舆论阵营的一员,被苏联《真理报》高度评价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光荣旗帜”,被英国《工人日报》誉为“中国的喉舌”。

  二是彰显出坚定的斗争意志。一如双传学所言,《新华日报》忠实践行党的政治主张的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一门“显学”,很多人一提到《新华日报》,就会产生“号角”与“灯塔”这样的诗意联想,“而回到历史现场,就会发现这种诗性意象的背后,更多体现了我们党在危难存亡之际,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胆识气魄与血性担当。”

  “号角”一说,最初源自《新华日报》发刊词——“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战场上,号角嘹亮,抗日将士前赴后继、挥洒热血;舆论战线上,号角催征,同样不乏英雄殉道的血色传奇。鼓舞正义的号角,却让国民党顽固派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他们颁布战时新闻检查条例,设立新闻检查局,对《新华日报》报送稿件严厉审查、无理扣押,纠集特务、流氓,冲击、捣毁报馆。其检扣之厉、迫害之暴,前所未有。但越是这样,越能激发“新华军”的斗志。

  不只做鼓舞前进的“号角”,也做拂去思想迷雾的“灯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统区充斥着消极、沉闷的政治空气。《新华日报》为消除悲观情绪,不断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总动员。1938年7月25日,《新华日报》印刷发行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单行本,并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引导国统区民众认识到当时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等的谬误。这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著作,在思想上影响和武装了很多人。《新华日报》所刊发的代表我党抗战主张、方针政策的鸿篇雄文,给悲观、迷茫的人们拂去心头雾霾、指明前进方向,被国统区人民由衷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

  “代论是社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党许多重要领导人都以个人署名方式在《新华日报》发表代论。”双传学说,“用今天的话说,他们在国统区读者心目中都是自带流量的思想大V,每一篇署名代论都成为爆款,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今天重温这段红色历史,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进程的异常复杂、极为曲折、十分艰险而又变化多端的图景。”

  三是表现出“一文一武”两相顾的斗争智慧。枪杆子是战斗武器,笔杆子是思想武器。作为党的两个“方面军”,新四军和《新华日报》同为抗战而生,始终肝胆相照,共同书写了一段抗日救亡传奇。

  双传学介绍,新四军和《新华日报》从差不多同时诞生,到共同光荣完成阶段性历史使命,在9年多时间里,始终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新华日报》200多次报道了新四军奋勇抗敌的英雄壮举,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最重要的是“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第一时间发声,有力声援新四军,在党史、军史、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新华日报》拒绝刊发中央社反共报道和社论,突破新闻封锁,印发刊有周恩来题词和四言挽诗的报纸。人们争先传阅,报纸销量猛增,外籍记者竟以80元高价抢购一张当天的报纸。周恩来还带领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同志,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由《新华日报》印制传单,广为散发。毛泽东从延安致电周恩来:“收到来示,欣慰之至,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旺。”高度赞扬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对于“皖南事变”的应对处置。

  “有研究者认为,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要体现在‘文’‘武’两个方面。‘武’是指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武’指延安《解放日报》和国统区《新华日报》。毛泽东同志把《新华日报》誉为‘党的一个方面军’,正是因为《新华日报》和新四军这‘一文一武’,在舆论战线和军事战场上始终遥相呼应、协同作战,共同发挥了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所担负的中流砥柱作用。”双传学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新华日报》的峥嵘历史有何价值?双传学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双传学看来,作为创办最早、报龄最长,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至今保持着蓬勃生命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一份党报,《新华日报》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智慧,不仅具有重要史料研究价值,对于新征程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叩问初心,明所将往。演讲临近结束时,双传学激情洋溢地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83年前,《新华日报》吹响时代号角,发出觉醒年代的呐喊;83年后,“号角”雕塑、“周恩来像”在新华广场矗立,报史馆升级后全新开启,“新华红”有了更为具象、更有感召的历史表达。双传学表示,在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百年大报新征程上,《新华日报》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始终与党风雨同舟、始终与人民砥砺同心、始终与江苏同频共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他也祝愿大家在风险挑战面前,都能像当年“新华军”一样,拥有一颗弘毅、勇敢的心,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文 余萍/摄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