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读唐晓玲《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
2021/12/04 22:17  苏州日报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无疑是当代中国最为生动精彩的故事,也是新时代文学叙事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题材的价值不等于文学的价值,主题的意义不等于文学的意义,如何以文学的形式有效把握和呈现这一题材、讲好这个故事,如何使作品兼具故事性与审美性、社会性与文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是当代作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方面,唐晓玲的报告文学《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提交了一份合格的、富有启示性的文学答卷。

  《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讲述的是苏州亨通集团和华佳公司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热情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并收获巨大成功的精彩故事。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和扎实的细节描绘了扶贫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奉献精神,表现了中国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舍身忘我的家国情怀,展现了脱贫攻坚这场史诗性壮举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苏州吴江有“两根丝”,“一根是传统的蚕丝、棉丝、化纤丝,丝绸纺织产业;另一根是电缆丝、光纤丝,电缆光缆产业”。“两根丝”分别孕育出了两大历史悠久又享有盛名的企业:亨通集团与华佳公司。亨通集团扎根电缆光纤行业,是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行业技术龙头;华佳公司立足丝织业,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丝绸帝国”。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亨通集团凭借先进技术和强大实力,在江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多地挥洒汗水,助力脱贫,扶贫成果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赢得了广泛赞誉。华佳公司实现“东桑西移”,在广西和云南落地生根,贯通东西,连接起一片民族情。两大企业倾情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投入巨大资金与人力,展现了现代企业的担当和奉献,书写了中国企业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事业中的精彩华章。这既是苏州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中国企业在时代洪流中勇于奉献的缩影。

  《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的成功首先来自作家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时宏观性、整体性的视角。作家既写出了企业以及企业人投入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生动而曲折的历程,也以回溯性的视角回顾了两大企业的成长之路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孕育出的不同凡响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这种回溯性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在时间线上延长的历史建构,也是对其投身脱贫事业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动力的寻找。两家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强大的经济实力只是基础和前提,响应党的号召是时代和外部的召唤,主导他们投身于此的深层动力则来源于贯穿企业发展历程的企业文化精神。亨通集团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电缆企业,之所以在公益慈善和脱贫攻坚事业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老总崔根良的奋斗、开拓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更离不开植根在企业内部、流淌在亨通人血液中的企业文化精神。华佳公司的创办人王春花在丝织业摸爬滚打了一生,起起伏伏,靠着对于这一行业的热爱和坚韧的毅力,打造了华佳公司的“丝绸帝国”。在建筑企业大厦的过程中,王春花不仅追求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更注重对于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实。在考察广西象州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军师”都投了反对票,但王春花“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象州投资,把‘一根丝’做强做好做精做到底,以产业扶持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事实上,王春花和“军师”的判断和决策都没有错,“军师”是从企业效益的角度考虑经济回报,而王春花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也不相同。在王春花这里,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说,唐晓玲以整体性的视角完成了脱贫攻坚叙事中极为重要也极其容易被忽略或被搁置的叙事环节,让整部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逻辑性、统一性和完整性,也更具立体感和历史感。

  《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的成功还来自对脱贫攻坚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作家将叙述重心始终聚焦于“人”这一主体,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完成了对于脱贫攻坚事业的宏大叙事。在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的战场上,始终有两个群体在相互对话、相互改造、共同战斗。一个是扶贫者,一个是受扶者。二者之间既是扶持与被扶持、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也是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唐晓玲在讲述扶贫故事和扶贫实践的同时,深入这些人物的心灵深处,着力刻画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作家笔下的企业人(扶贫者)是一群时代的楷模和英雄,是富含时代精神和感召力的英雄群体。在对这一群体的塑造中,唐晓玲没有简单化地把叙述落在单个的主导者身上,呈现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人物,而是以主次有别的群像方式,刻画出了推动脱贫攻坚事业的英雄群像。比如,对亨通集团脱贫故事的讲述,就始终围绕一个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战斗群体而展开。公司老总崔根良就像是一个行动设计师,精准布局、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而徐飞华等扶贫一线的指挥者则是带队奋战在不同地区和前线的将领,在上下联动和通力合作之下,亨通公司的脱贫版图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为脱贫攻坚的伟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再比如,华佳公司的故事,王春花当然是核心人物和主要人物。作家通过童年时期、家庭环境、求学之路、创业之路等多角度、长纵深的镜头来完成对于她的叙述和塑造。王春花不仅是值得敬仰的脱贫工作者,也是励志的现代企业人,她的个人成长史也是现代企业人的创业史。她在脱贫攻坚事业中所显现的家国情怀堪称现代企业人学习的楷模。但与此同时,王春花的女儿、侄子,包括助手们的故事,也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并在全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女儿从海外学成归来对于母亲丝绸事业和家国情怀的继承,显现了新一代青年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奋进面貌和担当精神。侄子的故事也是励志的,贫瘠的西部和艰巨的事业锻炼了他的意志,让他重新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从拒绝西部到融入西部,这是事业方向的调整,也是人在事业中的成长和蜕变,是个人对于时代命运共同体的融入。总之,这种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既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也是对一个真理和事实的验证:脱贫攻坚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群体事业,最前方的领路者是英雄,扶贫路上的所有人都是英雄。而作家笔下的受扶者形象也同样是光彩照人的。《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很注重从受扶者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在贵州黔西南者布村的扶贫实践中,亨通集团按照“要让贫苦户拔掉穷根,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的思路,扶持当地打造了食用菌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212户896人发展,户年均增加收入2240元。这种变输血为造血的方式转变,使者布村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真正为贫困地区打开了生活的新路。扶贫先扶智,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的改造是更为长久和根本的帮扶。华佳公司在广西多地建起了希望小学,并想尽办法改变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得到教育的机会和亲情的陪伴。上坪华佳希望小学的小阿岩的故事特别具有代表性,华佳公司对他的帮扶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捐资助学上,而是深入了解他的家庭生活,切实解决他的生活困难甚至是情感困难,让他最终得以开心地走入校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的成功还在于作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回避矛盾,不简单地唱赞歌,而是对脱贫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脱贫攻坚事业是伟大的,也是艰难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成功的,这一过程既充满矛盾和斗争,也充满奋斗和牺牲。作品一方面正面展现了脱贫攻坚过程中所涌现的动人故事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了这个过程中的难度、矛盾以及困境。这体现在,一是关注扶贫主体情感上的困境,尤其是因为对于事业的投入而带来的对于家庭的疏离所产生的亏欠感。比如,王春花长年投身扶贫事业,奔走各地,她在贫困地区帮扶了无数个孩子、家庭,使他们从贫困走向小康,迎来崭新而幸福的新生活,但她与自己的女儿、丈夫相处的时间却很少,内心充满了亏欠。二是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自然性的、体制性的障碍。比如,亨通集团在树桔建造红军渡长征纪念馆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自然保护、地质灾害、政府审批等一系列问题,显现了扶贫不仅仅是投入资金,更需要投入耐心、情感和智慧,需要一道一道地去破解难题。这些困难和矛盾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脱贫攻坚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进一步凸显了扶贫人百折不挠的创业干事精神。

  总之,《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是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一个精彩缩影,亨通和华佳这两个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社会担当的优秀扶贫企业的故事,崔根良、王春花这样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的故事,为丰富多彩的当代“中国故事”贡献了崭新的内涵和精彩的维度。而从报告文学的艺术呈现和叙事方式上来说,作家也以富有个性的尝试和探索,为当代主旋律报告文学的写作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文学经验。(吴义勤)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