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让千年宋韵“动”起来,学者揭秘“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2022/02/20 20:4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去年10月底,南京德基美术馆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同时亮相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用文化艺术与尖端科技相融合的全新尝试,将一个热闹繁华的宋代南京城呈现在世人面前,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物展览的想象。2月20日上午,德基美术馆等机构在“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展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从《金陵图》看《南京城市史》”讲座互动活动。南京城市史著名学者、作家薛冰带领听众在“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中畅游,揭秘《金陵图》与南京的关联,并从新版《南京城市史》出发,为大家解读这座城市千年以来的发展历程。

  薛冰揭秘《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的历史密码

  时光回到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来到南京时,流连于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得到了珍贵的《宋院本金陵图》,即景印证,感慨万千,题诗六首。他还命令随行的宫廷画师谢遂、杨大章、冯宁以《宋院本金陵图》为蓝本分别进行仿绘。这三幅清代乾隆年间仿的“金陵图”,两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收藏在南京德基美术馆,其作者正是宫廷画家冯宁。此图也是三幅“金陵图”中唯一回到其所描绘的城市——南京的珍贵画作。

  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完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纵35厘米,横1050厘米,全卷可分为乡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风光三部分,共绘制人物形象533个、动物90只。郊外风光宜人,百姓和乐,生活恬淡;城内商业繁华,商贾摊贩齐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图中,水陆并联的古城门、商贾往来的商业街、航运发达的秦淮河、授业解惑的书院学堂、飘香依旧的鸭馔店以及图像资料中罕见的羊马墙等,都是古都金陵繁华与变迁的印迹。

  数字化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据介绍,就目前存世作品来看,描写宋代南京的风俗画长卷极为罕见,而此图的蓝本——《宋院本金陵图》也早已散佚。因此,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极高,它生动描绘了宋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让看不见的历史变得立体化、细节化,被誉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也是一幅流传有序的清代宫廷绘画,收录于《石渠宝笈》,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在上面钤鉴赏章。1922年,此图流出清宫后,辗转于天津、长春等地,后被东北爱国银行家彭贤珍藏,如今入藏德基美术馆。

  薛冰表示,《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反映了宋代的南京城市面貌。

  如何让珍贵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是德基美术馆一直在思考的话题。该馆以《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为依托,突破性地将新锐科技引入文物数字化中,打造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在全长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被放大百倍,首创了“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

  据介绍,“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由400多名工作人员、历时两年实现技术突破,将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UWB)、Unity 引擎与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系统三端互联互通。观众可以以“精确到个位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自主决策的移动端交互模式,无感体验第一人称视角入画漫游,在寓教于乐中穿越到繁华喧嚣的宋代金陵城,在时光流转中感受城市变迁。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的鸭馔店,南京人爱吃鸭子的传统由来悠久。

  2月20日的讲座活动中,薛冰结合新版的《南京城市史》,为读者细细解析《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蕴含的南京印迹,讲述2500年的南京城市发展历史。薛冰是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原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书话集、文化随笔集、专著六十余部。他居南京六十余年,一生孜孜不倦地书写南京文化、江南文化,被誉为南京城市史文化代言人。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的宋代南京城墙。

  薛冰表示,南唐所建、延续宋元的金陵城,文献记载不多,图画资料绝少,南宋南京地方志《景定建康志》中的“府城之图”等只是粗略的示意图。《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则是形象生动的彩画长卷,图中左端城门就是宋代的龙光门(水西门前身),右端城门则是金陵城南门(中华门前身),两门之间的商业区,是东吴“大市”和唐代的“长干里”,也是延续了千年的商业中心,相当于今天的门西地区。“此图所画,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切实生动的图像诠释。认真研究画面内容,对于认识宋代金陵城乡建筑、市肆商铺、交通工具、工匠技艺、农业劳作、服饰鞋帽、饮食娱乐、风物民俗,都有很大的帮助。”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的书院学堂。

  《南京城市史》是薛冰的重要代表作,首次出版于2008年,十五年来不断修订、再版、扩充,从一部历史专著逐渐变成一本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大众化读物。《南京城市史》同时也是中国首部城市史专著。与前两版相比,新版《南京城市史》增加了大量配图,全书近300幅图片,包括历代地图50幅、文物考古图20幅、古画45幅、老照片60幅、摄影新作40幅,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对南京的生长和发展进行想象、描述和还原。

  值得一提的是,德基美术馆收藏的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全卷收入新版的《南京城市史》,单独印刷,作为附册,以呈现南唐至宋代的金陵风貌。出版方表示,《金陵图》与《南京城市史》在图书出版领域相遇、相应、相和、相生,堪称民间收藏与民间书写的珠联璧合。此外,新版《南京城市史》还收入了明代南京状元朱之蕃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以展现晚明文人士大夫兴起的游冶观览的胜景风潮。

  新版《南京城市史》增加了很多珍贵图像。

  “厚古不薄今”是新版《南京城市史》一个重要特点。全书既回溯古代南京城市成长、变迁历程,也浓墨重彩呈现现代规划出现之后的一百余年中南京的变化,尤其是21世纪南京“山、水、城、林”一体的和谐城市建设,增添青年摄影师方飞、赵耀、阮忠等所拍摄的今日飞速发展的南京新城面貌和老城历史文化遗产,展现当下和谐发展的新南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余萍/摄

标签: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