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医护昼夜不歇奋战抗疫前线——前仆后继,用生命护佑生命
2022/12/31 17:08  新华报业网  

  他们,昼夜不歇,全力奋战,24小时坚守救治一线;他们,顶着不适,前仆后继,用生命护佑生命。他们,忙碌在发热门诊,疾行在科室病房,驻守在重症监护室……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苏多家医疗机构的急诊、发热门诊、呼吸科、社区基层等医疗救治一线,看到医护人员凝聚起超常之力,全力以赴守护生命。

  日接急诊患者近两千,医护带病坚守救治一线

  “这几天咳嗽加重,呼吸喘。以前是做过化疗是吧……那现在胸口疼不疼?”上周末,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大厅内一片忙碌,住院医师龚青云一边询问患者家属,一边记录、核实基本病情。这里,几十位老年病人正在接受抢救,有的戴着吸氧面罩说话艰难,有的做气管插管躺在床上,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声音在房间交织,伴随着呼吸机等仪器“嘀…嗒…”的背景声。急诊大厅外,5辆救护车严阵以待,在此起彼伏的“滴嘟”声中,源源不断的病人被推进来。焦急的家属、虚弱的患者和一路小跑的医护挤了满满一层楼。“病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也是从病房赶过来支援的。”龚青云说。记者了解到,近一周,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单日就诊量约为平时的三倍,最高达到近2000人次。为了缓解急诊抢救室的积压和等待,医院全科医学科关闭了南院病房,在本部新开设了1004病区,全部用于加强新冠病人收治。

  而隔壁的发热门诊同样人满为患。“最开始日门诊量大概在60人次左右,最近一段时间激增到约1200人次,3个诊室24小时同时开诊。”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文静介绍,3个诊室同时开诊需要12位医生,除了感染科医生外,医院还协调了肾内科、消化科、心脏科、外科医生,还包括五官科、眼科的医生来支援。

  感染科医生凌云涛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月,在发烧、浑身酸痛的情况下依旧带病上岗,“只要胳膊还能抬得起来我就还能坚持。”他几乎是胳膊撑在诊桌上给病人看病。“我们的医生、护士,不管有没有发烧,只要还能站得起来就上。”王文静说,这两天随着“倒下”的医护人员陆续返岗,情况慢慢好起来了。目前患者在发热门诊排队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得到接诊,从抽血化验、CT到取药,都可以在发热门诊完成,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跑动。

  当记者上午来到医院呼吸科时,才短短两三个小时,当天门诊量就已经达到了500多人次,“看来今天又要创新高了。”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凯说,平时科室每日就诊量250人次左右,近三天门诊单日最高就诊量800多人,“而今天又将会是一个纪录。”张凯告诉记者,医院给呼吸内科5个诊室都配备了血氧仪等设备,并协调了其他科室的医护以扩充呼吸科的人力。为了更清晰地和病人交流,张凯特地买了一个扩音器,“一来自己病还没好,嗓子还疼,说话不是很清楚;二来病人太多,有时候看到最后真的会说不动话了。”

  “他们医生、护士真是太辛苦!太敬业!太不容易了。”在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王爷爷连用三个“太”来表达他的感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王爷爷一度高烧不退,“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癌症患者,有各类基础疾病,这里的医生就很紧张,即使有被传染的风险,他们还是每天都来关心我的身体症状。嘱咐我多吃水果、蛋奶,保证营养。”王爷爷说,医护人员有的自己都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一边忙一边咳,还时刻牵挂病房里的老人。

  1400多名“网格医生”进群了

  “医生我全身疼没力气是什么原因?”“没买到药怎么办?”“监测体温,别担心,我们送药上门。”……最近泰州市姜堰区的网格群里多了一批“网格医生”,他们下沉村居网格微信群,充分发挥家庭医生职能,把医疗服务“送前一步”。

  姜堰区卫健委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科工作人员顾学富介绍,目前,姜堰区依托现有的119支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团队,区综合指挥中心的1157支社区网格,安排1400余名医务人员分别进入村居网格微信群,搭建了新冠重点人群“百团千网万户”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切实保障了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和转诊、诊疗等救治服务。

  “这个群发挥了大作用。”张甸镇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宋祥进告诉记者,从12月15号他所在医院的107名医护人员进入居民群以来,每天平均每个人要解答百姓的十几个疑问。“群里直接能得到医生的解答,百姓纷纷安下心来,也不必都挤到医院增加感染风险。”

  有些老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网格员会及时走访了解老人情况。几天前宋祥进就通过群里网格员得知,张甸镇张甸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刘奶奶发烧了,由于刘奶奶独自一人居住,很难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到医院就诊,宋祥进便带着护士,上门为刘奶奶看诊。“仔细检查了老人,发现她状态还可以,但是有点过分紧张。我们把退烧药、口罩和板蓝根冲剂都留下,嘱咐老人关注自己的体温。”

  最近一段时间来,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量有明显上升,医务人员很多也都病了,但都短暂休整过后就立即返岗。特别让宋祥进感动的是,医院里很多年轻的小护士,从不喊苦不喊累,一有空就抱着手机在群里回复消息,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里的百姓。

  基层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及时发现问题,保障重点人群救治的“哨点”。好在前期通过摸排重点人群情况、发放健康关爱包、医生进群等各种方式,解决了一部分百姓的需求。“我们的一部分工作转向重点关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发现情况及时收治或转诊。”宋祥进回忆,12月26日,张甸镇三兴村2网格82岁陈奶奶在家发高烧,考虑到她既往有脑中风病史,又长期卧床,家人迅速求助。接到求助信息后,网格医生现场查看病情,综合评估后用救护车将陈奶奶带到医院拍了CT、查了血常规,看到结果前后不过半小时,又立即送陈奶奶转至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监护治疗,陈奶奶现仍在进一步救治中。

  发热患儿数量攀升,输液室全力“扛”住压力

  尽管已经是凌晨1点,南京市儿童医院24小时开放的输液室仍灯火通明。护士迈着匆忙的步伐穿梭在走廊上,接待家长和患儿们。冬季是儿童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医院输液室繁忙的季节,而在今年疫情影响下,每天来输液的患儿比平常多出几百号人。

  护士长苏玲告诉记者,“这几天,从傍晚5点半到凌晨1点之间,患儿每天都有400多人,而全天的患儿数量将近1300人。”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时期相比,多出了300多号。在患者数量攀升的情况下,晚间面临的医疗压力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群体的特点,患儿在晚间发烧的情况很常见,医院晚间的急诊室都是进进出出的患者,前来输液的患儿数量与正常时期对比也呈现翻倍。”

  不仅是患儿数量直线增加,输液室接待的患儿还呈现“小毛头”的特点。即年龄偏小、尤其是年纪在6个月以下的幼儿增多。“年纪越小,血管穿刺的难度也越大,以往可能2分钟可以完成的穿刺工作,现在可能要花5分钟的时间,整体的工作速度也有所减缓。”苏玲说。

  “现在我们是每日一排班,有人病倒,也得有人顶上。”苏玲说。虽然现在完全转阴的护士寥寥无几,但是大家都顶着病痛,虽然咳嗽,虽然数个小时穿着防护服让人呼吸滞闷,但输液室的护士们仍旧继续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几乎每一位医护都压缩了病假时间,休息了一、两天就回归工作。有的年轻护士在感染后,吃了一片布洛芬退了烧,第二天就主动联系护士长,坚持“我还能上”。有的护士也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科室便会让他们多休息一两天,但他们也都很快返岗:“科里其他的护士都在坚持,我也不能在家中继续休息……”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输液室也在全力“扛”住压力,保障患儿得到及时救治,苏玲表示,一方面,保证输液点班次,保障输液患者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医院也抽调了部分护士来支援,很多支援的护士也是带病上岗。

  在这样的时刻,唯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排队等待、候诊时间变长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支持。“很多家长自己也都是生着病,带着孩子过来就诊。我们很理解家长的辛苦,遇到的大部分家长对我们工作也很支持,我们也觉得非常感谢。”苏玲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蒋明睿 杨易臻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