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万水千山见证江苏担当·民生工程篇|“苏”写我心,换你歌声笑声读书声
2020/03/19 23:53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于江苏来说,除了高水平完成自身脱贫攻坚任务外,在携手兄弟省(区)共同奔小康中,亦是“向高处看、向深处走、向实处做”。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指挥,多年来,数以万计的江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奔赴奋战在西藏、新疆、青海、陕西、贵州等多个省(区),与当地干群一道,为受援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去年秋天开始,交汇点记者聚焦江苏与对口省(区)的“对口工作”进行了长期跟踪采访。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江苏对口帮扶支援合作中的感人故事,传播回荡在千山万水间的美好声音。

  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这是江苏与陕西对口帮扶协作取得的重大胜利。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多年来,在国家统一部署指挥下,数以万计的江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奔赴奋战在西藏、新疆、青海、陕西、贵州等多个省区,与各地各民族干群一道,为当地脱贫攻坚奔小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水、电、路、气、房,焕然一新!学校、医院、图书馆、社区中心,提档升级!采访中,一个个“苏”字号民生工程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它们不仅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更成为生动展示江苏与对口地区兄弟情深的最佳载体。

  海拔3000米的歌声

  拉萨墨竹工卡县塔巴村,一个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村庄。

  伴着优美的藏族歌谣,1月7日下午,宽敞的村活动室里,一群村民正在练习锅庄舞。“逢年过节我们都会进行彩排,很多村民都要出节目。”村民桑丹边说边笑。

  “这个投资500万元的活动室是2018年建好的。”村委会副主任普布次仁介绍,当年,村民不仅住上“江苏屋”,村里2000多户还喝上自来水。“县里建立一个二级泵房,200万元投资全部来自江苏援藏资金。”援藏干部、墨竹工卡县工信局副局长宋立斌补充道。

  “江苏路”“江苏桥”“江苏安置小区”……在拉萨,江苏建设的民生基础设施随处可见。据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指总指挥沈海斌介绍,2016-2019年,江苏安排援藏项目168个,援助资金14亿元,大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西北边陲的新疆克州阿图什镇博依萨克村,同样充盈着来自远方的江苏元素。

  1月6日,在崭新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20多岁的哈萨克族姑娘米合日阿依顺利复印了户口本。这个江苏援疆资金新建的村服务中心,让村民再也不用到镇上去办相关事务。

  江苏对口援疆克州前指产业扶贫组原组长熊斌谦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刚到当地时,“村里连水冲式厕所都没有,苍蝇满天飞”。

  水冲式公厕、垃圾集中清运、公共停车场、农家书屋、村民大舞台……村支部书记吐尔逊说,在江苏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容村貌有了大改观。如今村里还建起了打馕合作社和制衣厂,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在陕南幽幽群山之间,座落着一座沿河而建的村庄——镇安县中合村。群峰巍峨,一条江苏援建的道路蜿蜒串联起全村。村里还有一座江苏援建的“产业桥”,直通往山上建设一新的桑园。“过去这里是一座破旧的吊桥,走上去心都是悬的。”村支书吴霞建说。

  曾经住在“白云深处”的村民,搬进了山脚下窗明几净的集中安置社区。从这里抬头远远望去,江苏援建的“光伏扶贫电站”嵌在半山腰。

  “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我们镇安是第一个‘摘帽’的!”苏陕工作队镇安联络组组长,镇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玉冬感慨地说。

  美丽校园的朗朗书声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是位于青藏高原的贫困县。但去年9月记者走进共和县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座书声朗朗的校园,拥有多个教学区,以及录播室、物理数字化实验室、生物标本展厅等,硬件设施完全不亚于沿海地区的名校。校长多杰介绍,学校2018年9月建成开学,江苏为此投入了6000多万元。

  八年级(1)班学生华旦达瓦父母是牧民,家庭收入较低,奶奶病重,学校为此减免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我们学校是江苏建的,我能在这里学习很开心,江苏来的老师也很好。”华旦达瓦质朴而真挚地说。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海南州共和县幼儿园、延安新区江苏中学……在对口地区,“江苏学校”已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覆盖。

  在青海海南州藏医院里,一栋现代化的药浴诊疗综合楼别具特色。

  “我院的药浴专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但过去就诊环境很不理想,多亏江苏投入4500万元为我们建设了新楼,现在病房里坐浴室、配餐间、卫生间、供氧设备一应俱全。”副院长索果加感激地说。

  正在住院的藏族老人尕托,不会讲普通话,当她得知记者来自江苏时,向记者行了一个深深的合十礼。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许庙村,距离县人民医院约30公里。去年,通过南京帮扶建成的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该村村民王银花在镇卫生院看病,就享受到了县医院医生与南京专家的会诊。“这里拍好片子,上传到云端,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在后台审片,并与南京的医生会诊,很快拿出治疗方案。”苏陕工作队宁洛扶贫联络组成员刘群介绍,该系统在洛南县16个镇街已实现全覆盖,可谓“远程医疗小支点,撬动帮扶大杠杆”。

  远程会诊、智慧医疗、移动医院,让越来越多对口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江苏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儿童活动室、书吧、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新疆克州图书馆,仿佛是“缩小版”的南京图书馆。2019年7月,江苏省援疆图书馆升级改造工程竣工,南京图书馆和凤凰集团捐赠全学科9万多册图书。“之前馆里没什么馆藏,日均读者不到一人。”馆长古兰哈司马里感慨,改造后这个图书馆一跃成为全自治区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社区车间”带来的惊喜

  32岁的沈维梅老家在陕南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古交通闭塞。这些年,沈维梅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她的老宅修在半山腰,通过国家易地搬迁工程,如今搬进了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田海逸家安置社区的新房。

  “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城市开销又大,就想着回来。”2018年5月,沈维梅回来后惊喜地发现,自己住的小区里建起了“社区车间”:一家来自江苏的毛绒玩具厂在这里设了车间,不仅为沈维梅提供了工作,还让她当上绣花车间负责人,月收入3000多元。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制作宠物玩具,这边可以提供空间,还有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补贴,稳定用工也有保障。”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发明在旬阳县建设了10个“社区车间”,用工近600人,其中属于贫困户的有200多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陕南地区,几乎每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都建有“社区车间”“社区工厂”,规模不一,但创造出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不少人过上“上楼回家吃饭、下楼进厂打工”的新生活。

  “‘社区车间’模式,正是常州安康工作组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并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陕西省安康市政府副秘书长、江苏干部张宇自豪地说。

  围绕“以业脱贫”,在江苏援助下,拉萨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开展了宾馆服务、保安物业、挖掘机操作、厨师、建筑“八大员”等实用岗位培训;苏州技师学院等十余家中职院校、35家苏州企业与贵州铜仁中高职院校签订校校、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劳务协作……

  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统计显示,“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各地累计举办对口地区专场招聘5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35.5万个。

  万水千山可见证,在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征程上,勇于担当的江苏从未辜负期待!

  交汇点记者 杭春燕 付 奇 赵伟莉 梅剑飞 吴 琼

  微信公众号:江苏1号

  (id:gh_3b06d4825686)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