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五一,奏一曲地矿人的劳动者之歌
2020/04/30 20:1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五一”劳动节,这是一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提起劳动者,人们会想起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还有这次在抗疫一线奋战的白衣战士、社区志愿者们,其实,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山野间,或者街头不曾注意的地方,也有一群人,在为了社会发展默默奋斗。

  岁月如歌,在砥砺奋进间铸就精神不朽

  老一辈江苏地矿人在搬运施工机械。

  “以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三光荣”精神自1983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版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后,就成为了一代代地质人长久的精神烙印。

  马景芬在家中。

  刘尚南在阳山基地。

  “那时候搞野外地质工作,什么荒山野岭没有走过,一袋馒头咸菜加一壶水,然后就是在山里走一天。”在野外第一线近30年的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马景芬和她的同事们就曾经靠着双脚,完成了八万文字和百余幅图表,提交了江苏省第一份对苏州地区二迭系煤田地质研究与予测的研究报告。现年74岁的江苏省劳模吴庆民,83岁的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刘尚南,都曾将自己的青春与一台地质钻机紧密相连,他们就这样伴着钻机的轰鸣声,度过一个又一个酷暑严寒,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地质人的成长。年轻同志请他们分享先进事迹,他们用钻机工人特有的大嗓门说“我们就是普通的大老粗,能吃苦,能流汗,我们这一辈子,其实也就干了打钻一件事。”

  这样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的故事在江苏地矿还有很多,跑遍镇江城所有的山头,最终成功预报地灾险情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丹山,专攻钻机维修改造获得十余项技术革新的江苏省劳模董新本……江苏地矿历史上每一位老劳模的背后,都有着一事精致,成就匠心的故事。

  青春如画,在奋斗征程中传承劳模精神

  在江苏省地矿局,早期的劳模大多是一线人员,有钻探工人,有测绘制图员,有物探放线工……伴随着地质事业的发展,现在的江苏地矿人既守之以恒,又返本开新,许多地质工作的“老行当”也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新花样”。就像看似简单的钻探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地质学、钻探学等诸多学科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工作。“现在的钻探有传统也有创新,老师傅们的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加上新的技术设备,就是我们现在钻机工人的三件法宝。”江苏最美地质工匠袁向前颇有心得,江苏省页岩气“汤地2井”钻探时,由于汤山地区地层破碎,地下承压水过高,几个团队试下来,终孔深度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个项目当初设计孔深为1500至1800米,最后我们实际打到了2700多米。”袁向前介绍道,该项目也成为江苏省小口径绳索取芯第一深孔,也是江苏页岩气钻探第一深孔,为全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有力的基础资料及数据支撑。

  袁向前在项目现场。

  袁向前在项目现场。

  弦歌不辍,在创新发展中坚守工匠之心

  择一事,钟一生,是匠人身上最鲜明的烙印,是他们的“匠心”之魂,也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秋平,就将“玩泥巴”变成一种终身的事业去钻研和精进。今年41岁的她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宋秋平坦言,刚走上土工测试岗位时对土工试验一无所知,“但可能是年轻时不服输,总觉得别人能学会的我也可以。”于是宋秋平从零开始,认真学习规范、学习操作过程、研究每一块土样的特性,将每一项试验的操作规范学细学透,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成就了她“宋一刀”的美名,无论多复杂的试验装样要求,各种土样在她的操作刀下,几乎都是一次成形。2016年,她参加南京市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操作工技能竞赛,在全市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宋秋平在进行土工试验操作。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深受老前辈的影响,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是幸福的,前辈们能做好的,我们更应该可以。”江苏最美地质工匠沈轩宏至今还记得在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的点点滴滴。“整个铁路要穿过三个国家公园,有一天晚上我们住在厢式货车的车厢里休息时,有象群经过,床都在晃,人睡不着也不敢睡,连着几个晚上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就是这样的条件,他带领勘测团队,认真作业,科学研判,从印度洋之滨到内罗毕高原,查明了近五百公里的铁路沿线黑棉土的分布。为第一条完全采用中国规范的大型铁路的成功修建提供了翔实的地质勘察成果。

  沈轩宏在项目现场。

  时至今日,江苏地矿复工复产已全面步入“快车道”,五一期间,袁向前、沈轩宏奋战勘察项目一线,宋秋平依旧会紧张检测各种土样,江苏地矿的许多同志和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

  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王昕 赵倩倩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