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施行全国首部地方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江苏的底气在哪儿?
2020/05/01 00:38  交汇点新闻  

  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是我国首部地方生态环境监测法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老百姓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而大家最为关注的环境质量指标,每一项数据的产生、分析和筛选都离不开监测。

  目前,江苏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如何?4月30日,江苏省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大气监测的“航空母舰”来了!

  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院子里,有一座二层小楼,楼顶有一些蘑菇状的采样装置,这就是大气监测的“航空母舰”——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多参数站。

  “这个监测站是全省监测指标最全、监测因子最多的一个站点。”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部秦玮介绍,站点共有60多台大型在线监测设备。“仅VOCs(挥发性有机物)当中的目标化合物就可以测出100多种。这个监测站可以监测区域大气污染的特点、来源和成因,进行管控效果评估,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去倒推污染源头,进行针对性管控措施。”

  在现场,一台标有“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字样的车引起大家关注。从外观看,这辆车看上去和普通依维柯没有差别,但走进去却发现“别有洞天”,好似进入实验室,车厢内两侧各放置了一排橱柜,柜子上摆放着各种监测仪器。

  “这是水环境应急监测车,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急需环境监测,这个车到了现场后,相当于一个最前沿的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里的设备可以根据突发事件不同的需求来调整。记者看到,一台“便携式生物综合毒性分析仪”,像一台小小的电话座机,但这个小设备,10分钟就可判定水体中的化学毒性和生物污染毒性。

  进入 11 楼的环保部重点实验室内,满身金属罐子的架子鼓、比脸还大的焗油机……让大家挪不开眼。

  这个酷似架子鼓的仪器,是做什么用呢?工作人员介绍,夏天来了,臭氧问题凸显。而这套设备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臭氧前驱物。通过这套设备收集并分析臭氧前驱物成分和污染特征,可为其治理提供依据。每一个小罐子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真空罐,现场采样时打开阀门,就可以抽取特定地点的空气,提取后送到实验室检测分析,可分析的物质种类能达到 100 多种。 在生活里挥发性有机物大量存在,比如家中装修产生的油漆,包含甲醛等,能闻到的基本都是。

  编织“四张网”,撑起生态环境管理“一片天”

  “您好,这里是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监控中心,你们在执行什么任务?”“您好,我们是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正在对我市一家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目前未发现任何异常。”这是当天下午,发生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的一段对话。

  为进一步迈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工作,初步建成了江苏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根据环境管理需要,该平台编织了“监测、监控、执法、执纪”四张网,集成各类环境监测、监控、监管数据共50亿条,打通环境管理业务各环节、全流程,全面提升了江苏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能力。

  在监控平台上,工作人员随机点开地图上的南京节制闸监测点,监测时间、水质等级、pH值、水温等只要点击检测点位置,实时水质情况立刻映入眼帘。“‘天空地一体’的监测监控网,实现了环境监测全覆盖,各类检测数据互联共享,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升。”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朱增银介绍,为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精准定位、预报预警,全面掌握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支撑。

  目前,监控平台共归集了全省128个饮用水源地的例行监测数据、234个大气自动站以及1993个大气监测预警网格布设的4331个大气监控微型站数据,并动态分析海洋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平台整合了全省14.6万家固定污染源的“一企一档”信息,范围覆盖全省4.7万家危废监管企业及2.9万家排污许可证发放企业信息,实时接入全省1979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数据,实现污染源行业分布分析、地区分布分析以及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建立了完善的污染源监控网络。

  “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离开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精确制导,想要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执法更是无从谈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天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监测网络的支撑下,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2.5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近五年来最好,总体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最大;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印证。

  监测能力提高还需多方发力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作为在全国率先出台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把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和污染物排放统一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规范监测监管行为,及时固化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标志着江苏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过去相当长时间,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硬件建设上,对于制度规范重视不够,一些地方监测网络散乱繁杂、监测数据不真不准不全、监测信息不能互通共享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步伐。”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法治约束、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制度设计,才能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水平,不仅需要制度保障,还需要充分重视监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建议,要持续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建立巡查、监督常效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及时、精准、高效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联合司法机关,严格落实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追究,通过司法途径确定违法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护。

  “尽管我们的监测能力、监测手段比较先进,但是我们还有不少历史欠账。”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总工程师张玉成说,在环境监测方面,还有一些标准规范不健全。“比如,在水质监测上,不同的行业都制定了自己行业内的标准,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此外,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从今天调研来看,尽管江苏环境监测的设备很让我们震撼,但是很多设备是进口的,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手段国产化。”

  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沈佳暄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