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战略支点 创新引擎 门户枢纽 ——“长三角的南京”加速起航
2020/05/17 20:32  新华报业网  

  放眼长江三角洲整个版图,南京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衔接海陆”的中心节点。5月11日,南京举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公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南京路线图”。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服从和服务这一战略既是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机遇。”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蒯旭光介绍,方案明确了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基本定位: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担当新使命,当好次区域发展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明确,南京将打造成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为此不仅要在上海带动下,与其他城市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还要当好次区域发展的领头羊。

  “《南京实施方案》一出台,朋友圈转发的人特别多。”马鞍山市博望区公务员陈晓说,马鞍山对南京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渴望拥抱南京,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总投资20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今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始建设。

  像“江宁-博望”示范区这样,南京和安徽跨界地区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发布会上,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加快推进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将示范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片区予以谋划。

  在省内,“宁镇扬一体化”亦在加力。紫金山以东的紫东地区地处宁镇扬交汇处。去年4月,南京成立紫东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吹响南京“东进”号角。今年3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紫东地区建设工作。

  近日句容也亮出全新定位:“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句容市委书记潘群表示,句容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机遇,主动融入南京、服务南京、拥抱南京,努力成为南京与镇江城区间的“桥梁纽带”。

  在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看来,扬州需要向西“发力”,以仪征为桥头堡,鼓励仪征市以“飞地”“托管”“共建”等模式,和南京江北新区建立若干宁扬毗邻合作区。

  “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京做大做强,周边城市‘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伟说,南京常住人口约占南京都市圈的20%,经济总量占比超过30%,做好领头羊是南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孙伟看来,作为领头羊,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南京要把一些生产制造功能疏解到周边地区,集中精力做强创新和服务等核心功能,这样其他城市获得更多要素外溢和发展机会,进而再提高南京的服务范围和市场规模,最终推动次区域价值链和竞争力的整体攀升。

  提升首位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从年初召开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到刚刚发布的《南京实施方案》,“新”成为南京最突出的半年度关键词。

  “南京要发展,必须抓创新;南京抓创新,必须争一流。”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张敬华用一句话点明:创新是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创新都市圈’。” 《南京实施方案》同样让人感受到,南京只有提升“含新量”,才能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活跃增长极。

  2月,正值疫情高峰期,南京迎来全国首辆“5G+4K”新冠肺炎病人转运车,远程指挥部内可同步呈现患者清晰影像,为治疗争取时间;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南京抗疫招商“两手抓”,通过“云招商”“云签约”模式,短短半小时就完成了67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千亿元;4月底,《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出炉,南京独角兽企业达15家,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

  2020年即将过半,南京展现出强劲创新“加速度”。4月11日,南京启动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新”行动计划,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复苏、消费回升按下“快进键”。根据计划,南京将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计划到2022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载体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

  发力新基建,培育新产业。2020年预计南京新产业总规模将超4000亿元,其中新一代数字经济规模1800亿元,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新型都市工业产值600亿元。

  “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贯通、创新资源要素流通、科技基础设施联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充分发挥南京科教禀赋优势。”南京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梁晓沭表示,未来,南京不仅要培育原始创新的“高峰”,更要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让“高峰”变“高原”。

  打好开放牌,建好自贸区南京片区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整的大背景下,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南京,如何在开放合作、深化共赢上取得新突破?

  翻开《南京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共同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开放水平,是“行动方向”。

  去年8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揭牌。随后,南京片区又成为继上海自贸区后第9个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的成员单位。“‘入群’自贸区,补上了江苏、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对外开放上的一块短板,也让江北新区迎来‘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对此充满期待。

  “自贸区南京片区一直在探索怎样更好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京市江北新区经发局副局长袁婷说,去年10月,南京江北新区与安徽滁州来安县签订共建框架协议,推进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去年12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全力加强合作。

  随着江苏自贸区成立,长三角已组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未来,通过相关制度创新与经验在长三角区域内先行先试,整个长三角将成为宏观概念上的“长三角自贸区”。根据差异化发展的功能定位,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下一步,南京片区将积极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探索、金融服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等合作,进一步与长三角地区其他自贸区建立联盟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南京片区优势。”袁婷说,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宁淮特别合作区、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平台,不断放大自贸效应,使合作地区同步享受自贸区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红利。”

  交汇点记者王建朋 沈佳暄 许海燕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