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复盘“最火小长假”,旅游业如何应对“成长的烦恼”
2021/05/06 22:0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五一”假期,人们压抑已久的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国内大量景区再现“人从众”场景。据统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为旅游业“满血复活”欣喜之余,不少人也坦言,假期游玩还有遗憾甚至不愉快的体验。一些媒体开启“追问模式”:是什么给了你“五一”出门旅行的勇气?“人挤人”式出游是我们想要的体验吗?有业内专家发文,称“火爆掩盖不了低质量”。

  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内游承接巨大的需求,难以应付裕如也可以理解,但我们不妨将“最火小长假”作为观察行业发展、研究解决行业痛点的一次宝贵机会。

  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是全国人民都来南京了吗?”南京媒体人郝雪转发了一条“五一”南京“盛况”的图文推送,配上一句调侃。5月1日上午10点,总统府实时在园人数达到5609人,游客需要排队一小时才能入内;打开南京博物院公众号预约参观,发现“五一”期间全部约满;夫子庙日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0万,附近网红餐馆排队达两个小时以上……

  曾经高声“求报复”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五一”期间,入园人数约为17万人,较2020同期增加11.4万人,增幅203%,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假期中,两个晚上的“动物园奇妙夜”活动全部满额,100多个亲子家庭在动物园度过难忘夜晚。

  两个“动物园奇妙夜”迎来100多个家庭 红山森林动物园供图

  并非只有景点才是旅游目的地。“五一”前夕,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开街,现代设计感的街区装置,与江苏大剧院、金陵图书馆等相映成趣。“五一”期间,这里举办潮流市集、亲子冷餐会,为人们提供轻松惬意的休憩方式。

  5日晚,省文旅厅公布“五一”假日数据: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3537.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1.1%,同比2020年增长154.2%;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0%,同比2020年增长160.7%。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邵学文介绍:“这是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手机信令数据、银联数据等综合测算出来的。”

  大数据时代,景区闸机数、银联消费额、乡村旅游监测数等,对假日旅游经济测算形成新的支撑。算得更精准,对市场的分析也就更为权威。邵学文告诉记者一系列有数据支撑的现象:游客人均消费增加,酒店平均出租率、房价提高,再现单日门票收入连续超千万元的景区,乡村旅游“三分天下有其一”,夜游产品和夜间消费大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江苏旅游市场恢复、消费趋好的势头。”

  省旅游咨询专家、江苏尔目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规划师杨淇深认为,今年“五一”假期对旅游业来说是一场大考,汹涌的人流检验了服务力和市场监管力。很多景区在疫情发生后的“休眠期”下力气修炼内功,蓄势等待旅游市场复苏,也为迎接“五一”假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江苏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小长假的水平,呈现“火热、有序、安全”的良好特征。

  他说,与疫情前相比,“五一”旅游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特点——“近程市场”火爆,也就是说本地及周边游较多。这表明人们即使因假期天数、疫情防控等限制走不了太远,也要出去走走看看,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据省文旅厅数据,“五一”期间,全省乡村旅游监测点共接待游客1104.1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36.75%。乡村旅游就属于“近程市场”,农家美食、乡村风光、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备受青睐。

  “不来怕后悔,来了也后悔”

  “来之前,我们在网上做了旅游攻略,也做了假期人多的心理建设,到南京景区发现当地人流控制得很好,完全可以接受。”假期里,大连人李亚钊和女朋友来南京旅游。第一天,他们逛了网红街区“长江路”,发现尽管游人摩肩接踵,但井然有序,每隔几十米就有疏导人员。

  五一期间,南京长江路游客如织 付奇 摄

  当然,也有人的游玩体验不太美好。“不来怕后悔,来了也后悔。买了一兜粮食,结果一只猴子也没看到……”在年轻人的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上,一位UP主晒出在连云港花果山旅游的视频片段。只见视频里,整条山路上人头挤挤挨挨,人们艰难地拾级而上,小朋友骑到父亲头上张望。网友调侃,“人太多了,猴子都不够用了”。

  除了人多,还有游客遭遇各式不顺心。扬州大学生辛欣趁假期到南京游玩,5月3日中午逛过江苏省美术馆后,便坐地铁赶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前不久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一下子对青年英雄这个群体燃起强烈的好奇心和崇敬之情,想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近距离了解先烈们的事迹。”她特意提前两天预约好门票,可来到纪念馆门口时,却发现入口处大门紧闭,闸机上写着:16:00停止入馆。辛欣看了下手机,当时是下午4时12分。“我只好懊悔地坐在门口石阶上,通过‘中国雨花台’公众号观看VR展馆,稍微弥补下遗憾。我想问:那么多人都想趁“五一”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为啥不能晚点关门呢?”辛欣说到这个“闭门羹”时,内心还是充满遗憾。

  路上堵、停车难等假日“顽疾”,也降低了出游者的获得感。省自驾游协会会长王学霆说:“我从南京出发到马鞍山参加一场乡村旅游节活动,1个小时的路程足足开了5个多小时。出城的人多是一方面,另外不少路口假期设了岗不让下,走了不少冤枉路。”

  “满血复活”背后的“算法”

  这个假期,诸多景区扛住“压力山大”,“满血复活”甚至创下新高。

  5月1号、2号,第九届咪豆音乐节在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举办,吸引近30个省份的乐迷。音乐节开始前几周,溧水各大酒店已是“一房难求”,全区餐饮、住宿、农业等业态在音乐节期间都出现爆发式增长。

  “五一”期间,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接待游客6.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5.1%。同属吴江区的另一个古镇“同里”,假期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

  5月1日至3日,由灵山文旅集团运营的六大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尚处压力测试阶段的南京金陵小城,开启门票预约不到一分钟,便全部预约完成。

  面对骤增的客流和火爆的市场,服务如何保障呢?记者发现,这些亮点背后,有一套“算法”。

  音乐节特制2米高的发光指路牌 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京市溧水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音乐节保障一年比一年专业,尤其从第五届咪豆音乐节永久落地天生桥后,天生桥景区在绿植覆盖、供电供水、通讯网络等方面一直在做优化。各个保障部门都更加熟悉工作要求。本届音乐节期间,公安、交管、运输、城管、卫生等部门1000多人通力合作,确保秩序井然。当地安排200辆定制旅游大巴往返南京南站和现场,地铁接驳车不间断运送乐迷,地铁线延长运营时间。

  黎里古镇把戏曲、江南丝竹、香道、茶道搬进茶楼、亭子里,让江南小剧场“走”到游客身边;开办水上集市,装着商品的小船在水道穿梭成为新的风景线。同里古镇推出“退思邀月”夜游项目,把光影技术与歌舞、非遗文化等结合,通过“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戏剧”,塑造同里夜游文旅品牌。对于游客增加的原因,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主任张育英认为,在于黎里依托自身优势,开创文化空间,同时打造“黎里夜江南”品牌拉动夜间消费。同里镇宣传委员董爱斌认为:“打造旅游品牌,‘看得见’的地方要尽善尽美、如琢如磨,‘用得着’的地方也要花心思、下大力气。”目前同里已经完成厕所升级、文保文控建筑修缮、电线管道强化等整体硬件设施提升。为提高游客通关入园速率,特地在镇南和镇北延伸设置6个志愿者服务点,帮助游客分时预约、防疫。为了解决停车难题,镇东、镇南、镇北启用3处免费临时停车场,新增2000个停车位,游客还可以扫码提前支付停车费。

  灵山文旅集团办公室贺遵东表示,景区独特的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让游客愿意前去“打卡”,高品质的服务和管理是增加“留客率”的法宝。比如在拈花湾,景区内27栋客栈都有专属“管家”,协同解决游客需求。

  为旅游业进阶支招

  近年来,国内旅游者消费升级意识明显,倒逼中国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现在已经不是靠景点就能赚吆喝的时代了,很多消费者不只追求‘有’,更讲究‘好’,不只满足于玩得好,也讲究住得好、吃得好,这就涉及景区乃至城市的整个配套水准。”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说。

  在观摩了全国多个古镇、度假区后,李向民发现,许多地方往往在景点打造上下足了功夫,却在酒店、餐饮方面暴露出短板:窗户隔音差、装修水准低、床垫淋浴不够舒适、饮食缺乏多样化和精致化,这自然在“口碑营销”时代里落了下风。相反,好的配套设施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多休闲、聊天乃至发呆的时刻——这本身就是旅游的应有之义。

  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供给侧应该做什么?

  杨淇深认为,景区要提升自己在旅游市场的份额,一定要对自己下手——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业态、创新推出体验性、沉浸式产品,做到颜值、内涵、服务俱佳,使自己成为有吸引力的“网红打卡点”。如何对自己下手?每个景区都要及时总结“五一”应考情况,分析“试卷”,加紧补短板、优产品、亮新意,让产品更好地匹配需求侧。

  “解决出行难题不是某个部门一家的事。”王学霆建议,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要合理增加道路公共设施建设,从旅游主管部门角度,则应加强对出游方式进行合理引导。一方面引导景区升级、提供更多出游目的地选择,一方面推广预约制,完善实时信息,让人们接受并习惯“错峰出游”。

  供给优质旅游产品,服务好广大游客,不仅是旅游载体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的事情,也涉及提供区域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杨淇深说,有条件的地区正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把整个城市(县域)当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这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治理能力、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系统性要求。旅游供给侧要特别重视利用科技手段,坚持开展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研判市场变动,尽可能不断优化、精准产品供给与服务。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马牧青提出,旅游是一个过程性的消费产品,旅游的本质是舒适地体验一种不熟悉的生活。国家文旅部门提出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者也已经有心慢下来、停下来,旅游规划者、投资者、经营者也必须慢下来,精打细磨一些匹配当下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慢”产品、“精”产品和“高质”产品。

  链接:轻轻一点,知晓景区舒适度

  假期去哪儿玩?热门景区客流量大不大?其实,这些问题通过各类在线平台、微信公号都可以查得到。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年游客接待量近1.5亿人次。其中散客比重高达90%以上。为散客出行提供综合性旅游服务,更好地满足他们‘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市文旅局一级调研员王庆华举例,4月29日,“南京文旅i点通” ——这一南京文旅互动式体验终端改版上线,游客只要轻轻一点,不仅能获取最新的景区旅游资讯,还能知晓景区的舒适度,预约博物场馆门票。目前,南京已在主要交通枢纽、高星级酒店、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及文旅咨询服务中心免费投放近百台“南京文旅i点通”。

  从几年前率先探索资源数字整合的“苏州旅游总入口”,到可以“一机游江苏”的“苏心游”,再到“南京文旅i点通”,类似“文旅线上集散中心”平台越来越多,功能也愈发完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平台需要多宣传,直至智慧出游变成跟‘买票上车’一样的习惯,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但却是必须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付奇 冯圆芳 胡兰兰 朱泉 刘春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