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相约太湖,共谋产业合作新未来
2021/05/17 21:06  新华报业网  邵生余 丁茜茜 朱璇 颜颖  

  交汇点讯 初夏的苏州太湖之滨,花红叶绿,生机勃发。

  5月17日,“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600多位嘉宾代表,聚焦“畅通东亚产业循环,携手合作共赢发展”话题,多方位、广视角探讨江苏与日韩深化产业合作,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东亚经济循环。

  主论坛高朋云集,配套活动丰富多彩。在这个开放合作新平台上,从圆桌会议,到东亚人才合作与创新产业、东亚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合作、东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东亚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合作四场对接交流会,业界人士激情碰撞智慧火花,现场签约一批合作成果。

  畅通产业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江苏与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合作紧密。截至2020年底,江苏有日资企业6532家、实际使用日资243.5亿美元,韩资企业5895家、实际使用韩资162亿美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成为江苏与日韩畅通东亚产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苏州人知聪携带一百六十卷医书经朝鲜半岛前往日本,为三国医学交流开创先河。”江苏恒瑞医药集团董事长孙飘扬表示,在“工业4.0”和“经济全球化3.0”的背景下,加强中日韩医药产业领域高层次交流,推广创新项目,共同拓展医药产业市场合作,是有利于东亚企业的共赢之路,也将为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日本,恒瑞已成立研发中心,推动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日临床试验。在韩国,恒瑞已将3项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权益许可给3家合作伙伴,将创新成果惠及韩国患者。

  “自1994年第一次来到苏州,每一次回来这里都有回家的感觉。”三星电子社长、三星大中华区总裁黄得圭表示,苏州三星半导体是第一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外企,如今在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已设立7家关联企业的14个分支机构,总投资超过94亿美元。“三星的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度契合,非常期待并有足够信心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获得更大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浪潮中,新能源产业是最具生命力的产业之一。在无锡,有着中国首家零碳工厂——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日本松下集团副社长、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介绍,从2018年起,公司引进自动装配生产线,大大改善了生产工艺与流程。2020年,约4.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变为零,这是松下集团在全球最大的零碳工厂。今后,松下集团会将这些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RCEP背景下开放合作充满机会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今年4月15日,中国正式完成RCEP核准程序,用实际行动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推动RCEP背景下的东亚产业合作,成为本届论坛的重要话题之一。

  “RCEP正式签署,中日韩三国贸易投资合作迎来新机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说,RCEP原产地规则发生新变化,方便企业贸易投资行为,是自贸协定中最具有先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规定。原产地新规则有利于提高区域内政府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三国企业加强合作。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日韩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等中国东部地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机遇。

  RCEP各成员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贸易投资往来密切。2020年,江苏与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额达1.66万亿元,占全省货物贸易总额的37.2%。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说,中国已连续14年对日本贸易总额排名第一,占了日本贸易总额的24%。RCEP是日本与中国第一个缔结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期待进一步激发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活力。

  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沈凖硕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韩两国贸易合作仍然表现出强大韧性活力,两国投资持续升温。在RCEP协定推动下,教育文化、医疗、旅游、人才交流也将迎来新机遇。“中国拥有世界最大市场和平台,韩国有比较先进技术和产品,两国可以进一步协作发展。”

  RCEP实施以后,将推动总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均占全球30%的一体化大市场加速形成,对构建高效安全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翼说,RCEP服务贸易正面清单包含了保险证券等行业对出资比例不作限制的内容,给像野村这样的外资投资机构创造了更加安定的投资环境,期待在中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合作中有更多日资机构参与进来。他认为,在RCEP框架下,中日双方在跨境电商、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领域,可积极探索新合作模式。

  “随着中韩两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今后的合作将不限于生产加工贸易。”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沈凖硕说,疫情带来了全新革命,人类迎来无接触社会,这加快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进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市场和平台,韩国拥有比较先进技术和产品,两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合作十分紧密,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时两国经济合作将实现突破性发展。

  突出人才 扩大合作“朋友圈”

  742家日资企业、需求岗位超2000个、年薪超过50万元……继去年10月《2020—2021年度江苏韩国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发布后,本次论坛上,省人社厅发布《2021—2022年度江苏日资企业人才需求目录》,来自日企的诸多国际品牌企业,需求2264个岗位、9771人。

  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科技人才合作由来已久。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介绍,从1987年第一家日资企业、1994年第一家韩资企业在南京落户以来,南京累计实际使用日资、韩资共48.8亿美元,落户项目1288个。南京也成为日、韩企业扩大发展的重要基地和福地,LG、SK、马自达、富士通等企业都在南京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人才,是科技创新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LG在南京生根已久。南京LG新能源3家法人累计投资规模约53亿美元,拥有1.2万名员工。“多年以来,韩国企业在江苏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江苏省、市各级政府在推动科创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服务韩资企业复工复产、协助企业解决用人用工问题,极大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李荣燮表示。

  企业是主体、人才是支撑。论坛期间,江苏日韩企业人才服务合作云联盟正式成立。

  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文宝介绍,合作联盟将搭建人才合作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紧扣日资企业发展需求,在大学生招聘、人才引进、技能培训、项目孵化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搭建和优化统一开放、高效共享的人才发展合作平台。同时,对接日资企业发展特点,提供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产品。

  “当前,江苏正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阶段。”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过利平说,将继续坚持“产业是方向、企业是主体、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工作理念,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福田高干表示,一直以来,双方合作的基础就是人才,希望未来中日韩三国朋友可以更加关注人,通过人才的力量将创新植入工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邵生余 丁茜茜 朱璇 颜颖 文、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