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对话高校书记校长 |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坚持“信息特色”,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
2019/12/22 23:19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与A青年微信公众号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接受采访。交汇点记者 陈俨/摄

  坚持“信息特色”,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

  ——对话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

  记者:

  南京邮电大学走过了77年风雨征程,学科特色鲜明,在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怎样聚焦学科优势,保持特色发展,勇于追求“世界一流”?

  叶美兰:首先一个词“信息特色”。用一句话概括:聚焦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保持信息特色发展理念,走大信息特色办学之路。

  南京邮电大学在77年办学过程中,建成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新时期,南京邮电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坚持走将信息特色的烙印落实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特色办学之路。

  

  南京邮电大学供图

  学校身处“电子信息”这一当今世界技术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1357+X”的学科体系。具体地说,就是按照“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支撑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围绕“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进行布局,设立了光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射频器件与集成电路、智能系统与复杂网络、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天线、有机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物联网与无线通信等七个学科方向,辐射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若干个新兴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了ESI学科排名全球前5‰;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第一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性标准,4项国际、10项国内物联网行业标准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批准,引领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的发展;与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天野浩合作,首次发现了量子阱二极管发光探测共存现象,研制出一系列多功能光电子集成芯片,引领国际这一领域的发展。

  

  南京邮电大学供图

  记者:在新时代,南邮如何坚持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

  叶美兰:一个词“育英才”,即育创新英才、育栋梁之才,育信息特色、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栋梁之才。“信达天下承使命,守志报国育英才”是南邮人的使命初心。

  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新工科机构设置和理念,围绕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先后设立物联网学院、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现代邮政学院。学校三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构建了五大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工程教育体系、育人实践平台体系、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育人质量保障体系。信息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全国博士论文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100%;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两次获得最高奖;在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南邮学生量子通信方向的作品获得特等奖,新型类脑芯片和5G方向的作品获得一等奖。

  毕业生成为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抢手人才。每年毕业生四分之一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总指数位居江苏高校第一;毕业生毕业五年后平均月薪稳居江苏省属高校第一。学校享有“华夏IT英才摇篮”的美誉。

  

  南京邮电大学供图

  记者:如何贡献“南邮智慧”,助力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和中国通信信息业腾飞?

  叶美兰:首先可以自豪地说,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南邮的声音。华为总裁任正非接受BBC采访时说,华为初创研制交换机是看着南京邮电学院陈锡生的《程控交换原理》来设计软件及硬件的。华为、中兴的高管、副总裁、总裁不少都是南邮的校友,中层技术人员更多。中兴的高管纷纷表示,在中兴的发展过程中,南邮的教师经常给予技术指导。

  学校秉承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形成顶天立地的社会服务思路。积极贡献“南邮智慧”,率先打造全国高校“物联网”品牌,建立全国唯一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根据江苏省发展战略和各市主打产业,学校深入实施“一市一院一特色”校地协同合作战略,在南京、南通、盐城、扬州等地建立多个校地研究院,目前已拥有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5个,转移一流学科相关成果400余项,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200余家,企业直接年产值超过5个亿,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比如,南京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信息网络、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成为南京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入选2019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库。南通研究院依托学校“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结合南通市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孵化的两家企业负责人入选2019年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

  学校的科学研究围绕信息材料、器件、网络、系统、应用五位一体展开。信息材料方面,学校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成果,与京东方合作,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可折叠的柔性面板生产线。信息器件方面, 光电子集成芯片在可见光通信芯片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信息网络方面,物联网泛在接入技术,解决了海量物联网终端接入的兼容问题,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信息系统方面,陈国良院士团队研制的“大数据一体机”,以国产龙芯CPU为基础研发,已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曙光、中石化等单位广泛应用;与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光纤传能传感方面的研究,解决了煤矿、油库等不能通电环境的照明、检测等问题。信息应用方面,面向国家电网重大需求,研制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已应用到国电南瑞、国电南自等大型能源龙头企业的实际电网系统,有效解决了孤岛微电网的安稳与经济运行控制问题;研制出国内首台小型、轻便、安全的缆索无损检测专用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广州黄埔大桥等。

  

  南京邮电大学供图

  记者:南邮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治理能力,为践行“双一流”大学的教育使命服务?

  叶美兰:学校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7月以来,学校用红色校史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学习强国”平台9次推送我校的经验做法。

  学校党委制定《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四个服务”,将南邮的红色校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思政育人”夯实一流人才培养基石。

  学校创新红色校史育人模式,以书记校长到革命根据地上实景思政课开篇,把红色校史与学校思政教育课改革相结合,与思政教师培育相结合,打造红色校史全方位育人体系“十个一工程”,让红色校史成为南邮思想政治工作的“金字招牌”,让校史课程成为每一个南邮学子必学的“金牌课程”,培养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俊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的“四大工程”,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师资补充、青年教师提升、创新团队培育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国家级人才的全覆盖。同时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探索一流学科人才特区。学校设置科研特区、优化编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峰创新团队引培计划、重点科研创新平台提升计划、重大项目与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等“三大培育计划”,构建了优良的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采访团队在南京邮电大学。 交汇点记者 陈俨/摄

  交汇点记者 沈峥嵘 葛灵丹/文陈俨/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