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暑期学校,为江苏学生架起实践新支点
2020/07/17 19:4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以国家和社会对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涵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抗风、抗火、抗冲击和健康监测五大特色为课程体系,以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为创新指引,7月13日到7月17日,2020年江苏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生暑期学校由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线上和线上同步进行,共邀请了国内外20余名知名专家授课,吸引了来自26所高校的246名学员参加。

  听了“落地的研究”,想做有贡献的事

  “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贡献创新智慧,为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结构防灾能力贡献新的力量。”在13日的开学典礼上,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副校长董增川对参加暑期学校的学生们寄予了厚望。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曙光教授介绍,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专家学者的个人思想和魅力,连同他们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我们想要启发学生的重要方面。”

  三天后,来自湖南大学的博士生赵啸峰做了完美的“呼应”。“从抵御自然灾害到人为灾害的影响,我们土木工程结构研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赵啸峰的研究方向就是工程结构减灾防灾,在这次暑期学校中,他对南京工业大学方海教授的报告印象深刻,方教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结构、桥梁抗撞防护等领域研究,他通过对7月7日江西鄱阳县船舶撞击桥梁事件的事故分析,启迪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科学技术的力量为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贡献,这让我心生澎湃,我们的研究也应该不止于论文,以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这给了我们土木工程研究以方向和动力。” 赵啸峰说道。

  参加“融合的研讨”,激起科研的兴趣

  陆军工程大学副校长方秦教授在“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研究若干问题”主题报告中,从“建筑物抗恐怖爆炸袭击”“燃油气爆炸灾害效应及防护”“核电站结构抗大型客机撞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抗冲击爆炸的前沿工作。合肥工业大学王佐才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结构非线性模式检验与参数识别”的主题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柯世堂教授在“台风过境全过程大型风力机风场模拟、风荷载特性和风效应分析”的报告中聚焦了最新的抗风研究成果……记者看到,本次暑期学校共开展了16场国内外著名学者系列讲座、5堂名师专家特色短期课程和20次多方向分组研讨。

  作为为数不多的本科生学员,南京工业大学大三学生陈业军,对今后的考研有了明确意向:“听了老师们的报告,我对土木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研究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对抗震和抗冲击研究产生了很大兴趣。”他还希望今后能够师从南京工业大学李鸿晶教授、杜东升教授和方海教授,做更深入的探索。

  走近“创新的钻研”,看传统学科焕发新生机

  “周叮老师把传统的RITZ法和弹性力学相结合,进行理论推导,这个我以后也很想尝试,张建老师仅用一台照相机就对虎门大桥进行了工学监测,他说‘监测的其实是思想’,这也太妙了……”南京工业大学研三学生杨致远好像把课程中所有的创新思想和方法都装进了自己的脑袋,恨不得全部介绍给没来参加的同学。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兵教授的报告中,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有了新的面貌,他说:“让传统研究换发活力的一定是创新的力量。”学员们把它形容为“一根梁的生命力”,“李兵教授把一根梁的研究做细做深,研究它如何更合理的受力,最传统的研究内容有了新的生命力。”

  三维激光扫描、微波雷达、图像识别,在东南大学张建教授的报告中,新型检测技术在大跨桥梁结构、大型建筑结构中纷纷亮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土木工程依然大有可为。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通讯员 朱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