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江苏去年帮助8344人次寻亲成功,人性化救助让“临时的家”更温暖
2019/06/20 17:0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月19日是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记者从在南通启动的全省“规范管理、深化寻亲、让爱回家”开放日活动上获悉,去年全省72家救助站共救助有需要的群众42220人次,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温暖的“临时的家”。

  流浪的少了,找不着家的多了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徐陶英不慎走失,被南通市救助站救助。当时徐陶英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救助站及时将她送到南通六院治疗。“感谢你们的爱心救助,我母亲才得以平安回来。”活动现场,徐陶英女儿动情地说。

  据统计,江苏近几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数量呈逐年递减之势,过去的三年分别救助了5.9万人次、5.1万人次和4.2万人次。

  “目前,全省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虽然在逐步下降,但也呈现出新情况,救助对象中失智老人、重残人员增多,还出现了不少跨省区的流动,需要进行跨省区的救助协调。”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小华介绍,目前流浪乞讨救助面临转型,全省各地的救助管理都在进行有益探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对长期滞留、过去很难找到家的群众实施人性化救助和精准甄别。无法查明身份人员100%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100%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百度人脸识别比对寻人,“头条寻人”精准定位弹窗推送……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寻亲成功率,全省去年寻亲成功8344人次,其中还有失联长达20年的人员找到了家。

  记者在南通市救助网站看到,上面详细采集了70名未找到家庭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人员照片、姓名、性别、年龄或目测年龄、身高、健康状况、智力状况、精神状态、体貌特征、发现时衣着特征、发现日期、发现地点等信息一应俱全。该站救助科负责人介绍,对于少数说不清自己身份和家庭住址的流浪人员,“全国救助寻亲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试送找家,提升寻亲成功率

  有一名安徽男子孙某离家打工,途径南京时突然发病,民警将其送到南京市救助站。进站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安排他洗漱,精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然而由于他思维混乱,口音含糊,无法得知他的身份。在“今日头条”和“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发布寻亲信息后,仍无所获。

  在沟通交流中,他反复提及“旧城马桥”这个地点。询查人员抓住这仅有的线索,多次搜索查找,发现安徽亳州市利辛县有旧城镇这个地方。在与利辛县救助站核实后,南京市救助站安排寻亲小组驱车前往利辛县,尝试帮他找家。到达旧城镇后,孙某表现得比较兴奋,对一些地方仍有记忆,想起了以前的事情和家的位置,最终带领工作人员找到位于马桥村的家。

  在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女性救助区,记者看到一位滞留站点的八旬老人刚刚与家人团聚,家属正在办理接离手续。站长裴云峰介绍,这几年他们摸索出了“试送找家”的新方式,通过对流浪人员的口音、生活习惯等细节的观察,和兄弟省市的救助站联系试送。先定大方向,送到当地再细细找,这种很花精力的办法还真管用。

  寻亲,既能帮助救助对象重返家庭,又能有效衔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民政部对寻亲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将无法查明身份人员的信息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寻亲,必须做好接送返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救助转型,长期滞留者就地托养

  虽然身份甄别手段日益先进,但全省各大救助站每年还是会有一批无法寻找到亲属的长期滞留人员。当前,江苏的救助管理政策正在进行深度转型,对于滞留超过3个月的人员,将按照程序报请政府进行安置,分类供养。去年全省有803人次得到妥善安置,今年要实现流浪乞讨人员100%托养在公办福利机构的目标。

  救助站人性化服务,正体现在软硬件多个方面。如今,全省各地的救助站设施条件都有了很大提升。以南京救助站为例,占地98亩的站内有床位550张,分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女性救助区、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母婴室、医务室等不同功能区,救助站24小时接待求助。

  从单纯的保护流浪儿童拓展到服务全市的困境未成年人,南京市救助站未成年保护也进入了全新的科学服务阶段。近几年,该站未保中心平均每年跟进特殊疑难个案25起,直接介入处置监护缺失个案6起。救助站还深度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与南京多所高校、国际组织以及公检法、卫健、妇联等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未保的专业化水平。

  如今,南通、苏州、无锡等地的救助站已纷纷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建立起整体关爱保障体系……今后,江苏还要建立省级层面寻亲工作协作机制,完善跨省寻亲协调机制,筹划建立省级寻亲专家库。所有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全程都要留痕,2020年基本实现管理服务电子化。到2020年要建立回访制,对本辖区受助人员的回访率要达到30%,对未成年人要实现回访全覆盖。通过回访制度治标治本,以达到大幅减少重复流浪的目标。

  交汇点记者 唐 悦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