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360度透视江浙沪最热“样板间”
2020/06/19 12:51  新华报业网  

  昨天,江浙沪三地同时公布一份重磅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历时近一年、由两省一市共同编制的我国第一份跨省域空间规划向世人宣告:示范区将以“一体化”为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土”就要“热点”不断、“热度”不减。自示范区揭牌、 总体方案落地到现在,“样板间”的好消息让人目不暇接。长三角示范区有何目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江苏在其中有何作为?“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为您解读这张规划的台前幕后。

  一张蓝图管全域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建设示范区,核心在于一体化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从哪里破题?

  先画一个圈。

  示范区总规范围为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约2413平方公里的行政辖区,并将紧邻示范区需要一并规划研究的虹桥主城片区除青浦区以外区域、嘉兴市嵌入示范区范围内的王江泾、油车港镇以及昆山市毗邻淀山湖的锦溪、周庄、淀山湖镇等三个区域作为规划协调区(约486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范围为金泽、朱家角、黎里、西塘、姚庄五个镇全域,约660平方公里。

  再造一个客厅,这是示范区打造的重头戏。

  有朋自远方来。在两省一市交界处,合力打造“江南庭院、水乡客厅”,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先行启动区内三地发挥各自优势,谋划打造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祥符荡创新中心等三处近期示范片区。

  三地共同愿景:“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现有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未来的示范区,将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风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地区。

  具体而言,“一田三新”。

  一是要保障建成“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示范区不是传统的造城思路,也不是过去的开发区模式,它是一体化发展的国家试验田,要通过打破行政壁垒,来促进要素流动、拓展战略纵深,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增强全球资源吸引力。我们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为示范区定规则、立标准、开新路。

  要达成这个目标,两省一市就要共绘一张蓝图,把空间战略、区域协同、边界管控的规则、标准明确下来。规划草案的形成意味着“统一规划管理”这一创新性制度的初步建立,今后将在示范区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平台管实施、一套标准管品质。

  二是要保障建成“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绿色是示范区发展的底色,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示范区现状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

  怎么通过规划来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扩展生态容量,是规划特别关注的问题。规划中提出,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8%左右,先行启动区达到75%左右,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规划河湖水面率要从20.3%提升至2025年不低于20.6%(新增的河湖水面空间超7平方公里),通过联通河网湖荡,实现活水畅流。

  三是要保障建成“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创新是示范区的亮点,示范区要依托优美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产业创新链,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创新经济”。规划中提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由现状3%左右提升至2025年3.5%,2035年要达到5%。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亿元/平方公里)由现状4.8亿/平方公里提升至2025年8亿/平方公里(5年时间提升近70%)、2035年达到15。目前已经落地在建的英诺赛科、京东方等项目,还有华为研发中心等项目都将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四是要保障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示范区要有所作为,必须以人为本,亲近人、吸引人、留住人,让各路人才近悦远来。规划中特别强调要打造高效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目前,贯穿示范区全域的沪苏湖高铁已经开工,通苏嘉甬高铁目前正在加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开局具备开工条件。同时,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也正在研究两省一市轨道交通的具体衔接问题。

  发展模式呈现三方面转变。

  发展动力上,强调动能转换、协同共进。转变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土地增量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的新发展方式。

  空间组织上,强调多中心、网络化、融合式。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突出“小集中、大分散”的建设用地布局原则,推动存量用地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内涵提升。

  治理方式上,强调共建共享、共担共赢。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和制度约束,建立标准理念统一、资源信息共享、管理执法一体、协商保障有力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可以说,“一张蓝图”背后,将是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江苏高度重视规划编制,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12个专题组,全方位对接示范区的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宋玉波说,“公示结束后,一旦规划经国务院批准,紧接着将开展吴江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我们将按照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原则,指导吴江区编制具体的实施规划,使本次规划成果在江苏落地生根。”

  三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份跨省域规划有个很大特点:没有先例可循。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说,规划编制时,具体涉及到的两区一县在发展阶段、发展诉求、现行的管理手段等方面都不一样,现有规划的基期、底板、标准也都不同,面临的挑战也并不都是技术性问题。

  而总规的形成意味着两个字:统一。比如,沪苏浙两省一市统一了基础底板和用地分类、统一了规划基期和规划期限、统一了规划目标和核心指标。“在统一的原则和目标下,根据三地发展实际情况的不同,允许三地在具体指标和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拉长长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张忠伟表示。

  蕴藏其中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恰恰反映了两省一市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

  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分别出台行动方案,并细化落实,合力推动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半年后,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主要领导聚首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出席会议,共同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最近一次聚首,示范区再次成为共同话题。6月5日,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举行。会议指出,要共同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效应。编制实施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谋划推进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创新总部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推动一体化制度创新。

  4月,李强总结今年上海的“五张王牌”,其中一张王牌便是进入“全面施工期”的长三角一体化。他曾多次赴示范区调研,强调“迅速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迅速彰显集聚度显示度,迅速提升联动示范效应,迅速形成工作合力”。据了解,示范区理事会明确了2020年示范区建设的42项重点工作,其中上海有关部门牵头的工作有27项。

  娄勤俭多个场合表示,“江苏将全力支持配合,种好这个’试验田’”“推进内部一体化,以局部一体化来支撑和助推总体一体化”。在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娄勤俭再次强调,要围绕大局、全力支持,对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运用,更好地推进省域内部的区域一体化。

  2月28日,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在举全省之力支持嘉善上形成了共识。车俊在湖州会议上也表示,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合力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多方推动之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迎来“全面施工期”。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制度创新到协同发展,从环境联防联治到疫情防控……一体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示范区也正向新的区域协同发展标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稳步迈进。

  站在第一线上造风景

  站在一体化的第一线,吴江正在忙什么?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从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了解到,吴江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重大改革系统集成、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三个重点领域,已部署21类86项重点任务。今年以来,全区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765.4亿元,优先支持先行启动区,目前落户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亨通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所等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81亿元,正加快方案设计、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各项前期工作,另有多个项目达成意向或磋商中。

  同时,吴江大力开展“三治”“三优三保”“退二优二”等工作,今年已完成治违任务3583.15亩;着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加速腾退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落后产能;在各区镇精准招商工作方案中,制定亩均产出不低于50万元、60万元、70万元、80万元的梯度标准,以更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当好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生?吴江用实践在行动。吴江区相关负责人对北京西路瞭望表示,今年是吴江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构筑发展新优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吴江积极抢抓这个“家门口”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区上下积极作为,用好“第一人称”,做好“主角”,勇当一体化发展“先遣队”、勇做民营经济“领头羊”,在“融”字上下功夫、在“生态绿色”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和湖区经济,全力为示范区建设赋能增力,共同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放大显示度、提升标识度。按照“通过项目化带动一体化,借助一体化推动项目突破,把一体化优势转化成项目优势”的要求,推进落实吴江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0年工作要点,成立工程建设、项目招引、改革创新三个指挥部,全力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针对在手的重大项目,如: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永鼎智慧科技产业园、中车绿地长三角智慧合作示范区等,全速推进,力争快见成效、快出形象,尽快体现显示度。同时,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重点围绕半导体、智能装备、5G新基建等关键产业,加大旗舰型、地标型项目招引力度,千方百计为优质重大项目落户创造条件。

  以改革系统集成为关键,加快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加大对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及江浙沪等地的改革创新实施意见和试验政策文件研究,积极探索综合授权改革,在项目备案、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争取赋能扩权。出台支持先行启动区建设的支持政策,落实落细《吴江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方案》,包括水系结构优化调整、城市有机更新、自贸区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等14项重点改革工作。开展最佳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推行重点项目“代办制”“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落地吴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3.0版,全力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重点推动通苏嘉甬、沪苏湖两条高铁及苏州南站综合枢纽建设,力促苏州和上海轨道交通在先行启动区互联互通,推进汾湖高铁科创新城成为示范区的重要门户。加快推进常嘉高速省际衔接,加快康力大道接上海东航路,浦港路东延接上海、南延接嘉善等省界断头路建设,实施605省道同里至黎里段改扩建工程和环元荡贯通工程。在先行启动区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应用超前布局、集约化建设、协同发展,加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与综合应用。

  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导向,建设世界级“创新湖区”。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河湖密布、水网发达,河湖水面率24.4%,拥有省保湖泊56个,占全省的40%。吴江将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绿色优势,充分利用好东太湖综合整治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扎实推进“三治”“散乱污”“三水同治”“一河三湖”等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加快打造美丽湖泊群,高标准建设“水乡客厅”,以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优质项目、产业落地,加快传统产业提升再造,大力促进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在有风景的地方培育新经济,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优势。

  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图片/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