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铁腕出击,守护一江碧水
2020/08/19 20:27  新华报业网  

  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打赢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工程。从消除污水直排口、改造管网到整治黑臭水体,再到补垃圾处置设施短板、提升处理能力……江苏抓住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水岸共治,把突出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铁腕出击、啃硬骨头,奋力守护长江江苏段碧水绵延。

  摘“黑帽”,入江河道再现清水绿岸

  扬州尚桥冲河道全长3.3公里,经槐泗河流入长江。如今,这里河水清澈,绿荫如洗,让人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甚至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点名”,被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

  扬州尚桥冲水清岸绿

  “水体黑臭,根源在岸上。尚桥冲治理的一大难点是排查荷叶东路等污水管网,因为是城市建成区,十几二十年前的管网信息已经散失,只能重新摸排。”维扬经济开发区城管局副局长陈津津坦言,痛定思痛,他们下大决心推动整治。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单位通过潜望镜、管道机器人等,对沿线24个排口进行溯源,排查了蜀冈路、金槐路等8条道路52公里的管线,完成河道沿线污染源排查治理。同时,通过提升周边泵站输水能力等措施,沟通尚桥冲与其他水库的水源通道,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河道沿线还设置了20个监控探头,实时监控泵站、重点排口等处,长效保护城市水系“蓝线”。

  整治后的扬州尚桥冲

  曾经的“龙须沟”摘掉“黑帽”变身清水河,附近居民感受最深。“以前河水呈黑褐色,散发臭味,大家饱受折磨,夏天都不敢开窗通风。”居民许宝玉说,河道治理后,环境好了,他去河边散步常看到白鹭从水面飞过。

  城市中分布的众多水体连通长江,为保护长江水质、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江苏多次将黑臭水体治理列入民生实事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挂牌督办项目,高位协调推进整治。据省住建厅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完成468个黑臭水体治理,13个设区市和太湖流域全部9个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现有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苏中苏北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大力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努力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建设美丽江苏做出贡献。”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蔡雨亭说。

  补短板,沿江垃圾处置更规范

  驱车从张家港市东沙垃圾填埋场出发,10多分钟就能到达长江边。治理好垃圾填埋场,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去年,张家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存在违规问题被披露。“当时受频繁降雨及台风天气影响,垃圾堆体的覆盖膜被台风吹出缝隙,又连遇暴雨进入堆体中,导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液位一度涨高。”张家港市城管局副局长惠海宁介绍,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渗滤液外溢风险,填埋场不得已采取了临时外运至污水厂的应急处置方式。尽管未发生对外环境的污染,但凸显了填埋场渗滤液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处置过程欠规范等问题。

  张家港市东沙垃圾填埋场

  直面不足,张家港全力展开整治,切实提高渗滤液应急处置能力。垃圾填埋场严格管控雨污分流,采用HDPE膜全面覆盖垃圾填埋堆体,安排专人加强巡查,防止膜破裂后雨水进入垃圾堆体,从源头减少渗滤液的产生。为提升处置能力,该填埋场完成了200吨/日渗滤液处理厂扩容改造,扩容后渗滤液处理能力达到400吨/日。建成投用了3座应急调节(暂存)池,确保再遇到恶劣天气时渗滤液能规范暂存。截至今年5月6日,填埋场库区渗滤液液位已下降约150厘米。

  东沙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的渗滤液处理厂

  “以张家港等地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我们举一反三、查摆不足,先后组织开展了全省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工作专项检查、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置专项整治行动,主动排查填埋场渗滤液、焚烧厂飞灰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常态规范运行。”省住建厅城管局局长陈曦说,随着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江苏根据省情实际,确定了“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约8.19万吨/日,其中焚烧处理能力6.43万吨/日,填埋能力1.76万吨/日。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实现绿色焚烧。

  填埋场及时覆盖垃圾面

  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

  “张家港正在建设新的生活垃圾焚烧厂,预计明年年底建成投用。建好后,现在的填埋场将进行生态封场,后期改建成休闲公园。”惠海宁说。

  修复,“垃圾场”变身生态公园

  临近长江北侧如皋段夹江,6月底刚完成封场的南通垃圾填埋场,绿化植被郁郁葱葱,全无过去群蝇飞舞、臭气熏天的脏乱现象,宛如一个沿江公园绿地。南通市垃圾处理中心主任缪永建介绍,该填埋场1-6号库区建于1997年,曾经是南通唯一可以处理生活垃圾的设施,2018年已接近设计填埋负荷。由于当初建设标准不高,加之运行管理欠规范,现场环境风险较大。按照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部署,南通决定对填埋场实施规范封场和生态修复,打造成长江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81亿元,封场面积达32万平方米。

  封场后的南通垃圾填埋场

  封场过程中,南通各相关部门会同专家多次论证,克服基础条件差、封场面积大、施工难度大等困难,采用坚固的三轴水泥搅拌桩“包裹”整个垃圾填埋场,打造了2711.4米的水泥防渗墙,平均深度约21.7米,避免垃圾渗滤液渗透入江。垃圾堆体表面,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覆盖,防止雨水进入堆体。此外,还同步设立了垃圾渗滤液、填埋气等收集导排系统。

  垃圾填埋场系统规划了排水系统等设施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化解了过去臭气污染、污水可能外溢等风险,系统规划实施了现场道路、排水系统等设施,填埋场整体进入了新的绿色时代。封场后相关污染控制监测、垃圾堆体的沉降监测仍将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缪永建说,他们还将进一步导排包裹在垃圾堆体中的渗滤液、填埋气体等,做好堆体绿化植物的管养,将填埋场打造成环保基地,建成生态公园。

  整改问题同时,修复生态,向绿色发展转型,是多地正在努力的方向。面对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的问题,江苏正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现在,全省共有近100个街道实施片区化推进垃圾分类,南京江宁区、昆山市、张家港市等3个市(区)正全力建设垃圾分类先导区,为全省打造示范样板。”陈曦说,希望通过引导公众养成分类习惯,树立“绿色生活”环保理念,共同保护长江水源、家园环境。

  交汇点记者 白雪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