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思想 > 正文
思想周刊荐读 | “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专栏精彩亮相!
2019/06/18 09:21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新论 

 

编者的话 

今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成立首个由韩庆祥教授担任领衔专家的学术研究型专家工作室,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看望参加政协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新论”版将不定期推出“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专栏,推介工作室团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本期“新论”以记者访谈的形式,介绍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学术方向、专家成员等,敬请关注。 

访谈嘉宾:韩庆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哲学博士。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问题研究。主要代表作:《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强国时代》《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能力本位》《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历史并未终结》。 

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根本上就是对道路问题探究的历史;读懂中国道路,是理解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根本问题的一把钥匙;要回答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都要从中国道路中去寻找真实的答案,中国道路是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的总开关;要用中国道路来解释好中国奇迹、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在用中国道路来解释中国奇迹的时候,要进一步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要对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作出科学阐释;在全球视野下总结中国道路所蕴含的中国经验和精髓要义,充分挖掘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不仅可以及时回答世界之问,也可以深化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为此,我们把专家工作室总体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定位为研究“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 

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四者之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奇迹的密码要到中国道路之中去寻求,中国道路是产生中国奇迹的本源或原因所在,要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对中国道路的阐释需要中国理论,对中国理论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切入,但是它的生长点、发源地、立足点应该聚焦于中国道路,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需要用中国话语表达,或者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功能及其实质,就是解释、表达、把控。因此,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非常严密。 

——《探究中国道路的本源意义》本报记者 孙敏 

专家寄语 

陈曙光:解码中国样本,建构中国学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话语哲学研究。关于“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研究成果获重要批示。出版个人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复印80多篇次。 

李海青:以思想之光照亮时代之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道路、当代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先后出版《权利与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解读》等个人专著11部;发表文章近200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王虎学:创新理论传播,打造思想高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与文化。出版《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与现代视域》《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等个人专著4部;个人译著3部;在国内核心报刊发表文章120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唐爱军:切中社会现实,把握时代精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获得重要批示。出版个人专著《马克斯·韦伯现代性思想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等,发表文章100余篇。 

王海滨:携手共进,彰显思想的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道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研究》。 

李彬彬:以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引领舆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发表专著1部,英译汉1部,德译汉1部,主持并完成国家课题1项,先后两次获得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政声 

 

编者按 

6月13日,省委常委集体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研讨。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他始终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民负责、无私奉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也为我们今天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本期“政声”组织刊登了4位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精神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党政干部学习的崇高榜样。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牢记为民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他奋斗的一生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缩影。作为周恩来同志家乡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奋力推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淮安力量。 

——《弘扬周恩来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姚晓东(作者为淮安市委书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江苏大地的真实写照,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需要学习的一面精神旗帜,更是引领我们劈波斩浪,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明亮灯塔。 

——《让周恩来精神绽放时代光芒》徐春(作者为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学有榜样,才有方向,才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连用“六个杰出楷模”来概括周恩来同志的伟大人格和精神。近期省委常委会在淮安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江苏的党员干部,更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深入学习周恩来精神,找到接续奋斗新时代的“金种子”“解码器”“加油站”,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道统。 

——《学习周恩来精神 接续奋斗新时代》黄正平(作者为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党员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成为讲政治、有担当、善作为的表率。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涵养出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长相”。 

——《涵养党员干部“精神长相”》 时文山(作者单位:省教育考试院)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擘画了长三角新时代深邃的发展战略、奋进的宏伟蓝图和共同的行动指南。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厘清“一体化为主要路径、高质量为根本目标”相互关系,以上海为龙头,苏浙皖各扬所长,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才能更好实现“一极三区一高地”发展目标,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成长春 叶 磊(作者分别为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项目编号:19WTA013) 

国无法不治,网无法不兴。网络空间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探索管网治网之道,全面推进网络治理法治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章立制、依法治理”的网络安全观。为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我国着力强化对网络空间的硬法规制。一方面,分层完善立法,探索构建一套以专门性法律为主干、关联性法律为基础、配套性法规和司法解释为辅助的立体式、多层次的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查处制作、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约谈和关停非法网站、应用程序以及媒介平台,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违法犯罪。但单一硬法规制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需要建立软硬法互补的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体系。 

——《构建软硬法互补的网络治理新格局》刘一帆 刘双阳(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版行为是社会表征之一,即使在产业化追求经济属性的今天,它的表征使命不应该弱化,正相反,必须得到强化。一则,一旦出版行为丧失了社会表征作用,社会思想必将陷入混乱,主流导向力量减弱,社会矛盾尖锐,如此一来,势必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又遑论经济属性的繁荣发展!二则,出版历来代表着最高形式的传播媒介,学术之自由的真正实现和政治之清明的真正呈现,教育之合理的真正达成和科学之精神的真正完成,都需要真正的好书不断问世。出版产业在追逐利润和积累金钱资本的同时,别忘了它的真正使命在于追求真理和真善美的不断进阶、不断攀高,辉煌的经济指标的数字理应是追求更加辉煌的社会风尚的动力。 

——《既要创造价值更要创造意义》张 平(作者单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通过对习近平试点方法论系列重要论述的精心研读和阐释,充分论证习近平改革方法论的思想权威。全书以方法论历史的大视角,在理论逻辑和历史实践的统一中,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试点方法“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的理解,坚定了试点探索是“改革的重要方法”的认识;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把试点作为“改革的‘前哨站’‘侦察岗’”建设思路的理解,更加坚定了“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积小胜为大胜的自觉性;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改革系统工程的思路的理解,增强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的系统思维的意识;加深了对习近平试点方法论到改革方法论、治国理政方法论的深度把握,更加清楚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试点方法论时的战略性思考,强化了科学把握方法论的强烈责任感和自觉性。 

——《新时代试点工作的新理念》周毅之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前沿

 

 

思政课堂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泱泱古国,沧桑百年,那群热血青年救民族于危亡的呐喊依旧震撼人心,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值得铭记的节日,更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担当的青春印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如果说百年之前的青年奔走呼号,为的是救亡图存,那在“岁月静好”的今天,拥有青春韶华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追逐“五四”所留下的精神之光? 

——《爱国精神的最佳“打开方式”》汤乐(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思政教师) 

1对1:在南京各大高校,都能看到“蹭饭族”的身影。面对“蹭饭一族”,高校心情复杂,有的学校加收40%的管理费,有的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就餐时间……高校食堂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话题引发热议。 

高校食堂是否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网友意见不一。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换一换:机关食堂是否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恐怕不少人会回答:机关食堂当然应该开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利。事实上,一些机关食堂对外开放的举措,赢得了各方一致肯定。同样是原本为特定人群服务的设施,同样是讨论是否应向公众开放,学校食堂和机关食堂的“待遇”可真不太一样。有人说,干部和学生不同,干部为人民服务,为了群众利益牺牲一些便利性没什么不妥。但我们讨论食堂开放,出发点不是要求某一方作出“牺牲”,而是希望通过社会公共资源优化整合,让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在平衡中获得双赢。 

——《食堂开放,利人利己》 袁媛 

从图书馆、体育馆到食堂,高校资源对社会公众开放似乎已经达成社会共识。但是,大学图书馆、体育馆的开放,倡导了很多年,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二是管理不畅。与这两者相比,食堂开放的问题则更为复杂。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学校自己运作,享受国家补贴,有的则是承包等商业化经营模式。如果食堂运营有财政补贴,那么财政补贴应该用在什么方面,不能离开它的适用范围。如果是承包性质的食堂,是否开放则需要考虑承包人的意愿。而且,食堂开放还涉及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复杂问题,这些都要统筹考虑。 

——《开放食堂,想得别太美》 杨丽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