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太湖明珠”喊话“东方明珠”,无锡进沪寻找合伙人
2020/06/18 21:54  新华报业网  

  “上海科技界、企业界的朋友们,你们是无锡真诚期待加盟的‘创业合伙人’。诚挚邀请你们加入‘无锡合伙人’的大家庭,共同勾画太湖湾科创带473平方公里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黄金岸线’!”

  6月18日,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在黄浦江畔隆重举行。无锡市市长杜小刚代表“太湖明珠”向“东方明珠”热情喊话:“无比真诚、锡望您来!”

  这座城市“味道有点甜”

  杜小刚首先从四个维度,向上海嘉宾介绍了无锡作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看经济发展,无锡是现代产业的‘新高地’。”杜小刚说,近年来,无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建设,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19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位,以全国0.5‰的土地、4.7‰的人口,创造了1.2%的GDP。

  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接近江苏省一半,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规模位列全国第二,全市入围2019中国企业500强14家、制造业企业500强30家、服务业企业500强15家,均位居全省第一。

  “二讲科技创新,无锡是活力迸发的‘创新城’。”杜小刚介绍,在46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拥有省部级科研院所20家,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深海探测船等大国重器的诞生地。

  2019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连续7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居全国第11位。

  “三说区位条件,无锡是四通八达的‘枢纽站’。”杜小刚表示,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具有“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的区位优势,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今年4月份,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正式开工,横跨长江的盐泰锡常宜铁路也已排上建设日程,不久的将来,无锡将形成“十字交叉”的高铁枢纽。随着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不断做大做强,以及苏锡常一体化、锡澄锡宜一体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速,无锡通达五湖四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四论环境品质,无锡是宜居宜游的‘佳绝处’。”杜小刚说,无锡素有“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的美誉,生态禀赋优越,基础教育发达,商业设施完善,房价收入比保持较低水平,连续3年获评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

  “无锡盛产的太湖‘三白’、长江‘三鲜’深得上海消费者喜爱,特别是眼下阳山水蜜桃已经开始批量上市,诚邀大家前来品尝,感受无锡‘味道有点甜’的城市魅力。”

  两颗“明珠”拥抱写佳话

  太湖明珠拥抱东方明珠,背后是一段一体联动、协同发展的“双城”佳话。无锡与上海一地之隔、水陆相通、文化相近、产业相容,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和优势。全方位对接上海、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始终是无锡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回望过去,沪锡合作源远流长。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早在民族工商业发展时期,就有近10万无锡人在上海谋生、约占无锡人口总数的1/4,包括杨、周、薛、荣等名门望族也都是依靠上海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时至今日,无锡百姓的家宴上总是少不了“上海亲戚”的身影。改革开放后,无锡乡镇工业蓬勃发展,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 在厚植无锡产业基础和优势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携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南模式”。

  立足当下,沪锡合作堪称典范。近年来,一批来自上海的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在无锡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无锡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注入新的动力。比如,总投资达100亿美元的华虹集成电路项目,从签约到启动建设仅用了7个月时间,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了19个月时间,刷新了全球同类项目建设的最快纪录。上个月,无锡与上海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石墨烯、新材料、“两机”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创新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孵化中心”和“工程师培育基地”,翻开两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当前,无锡已站上‘万亿后’发展的全新起点,正在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朝着更高质量的第二个万亿目标加速迈进。“杜小刚表示,展望未来,沪锡合作前景广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密集施工、全速推进的新阶段,无锡与上海对接合作的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院所,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无锡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正加快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外溢的理想承接之地。无论是“上海研发、无锡制造”还是“两地协同、携手创新”,双方合作都大有可为。

  记者了解到,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无锡正高举科技创新大旗,擦亮“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大手笔谋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竭尽所能为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提供造梦、追梦、圆梦的创新舞台,本次在沪举行科技洽谈会,就充分检验了无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

  据悉,本次洽谈会是近年来无锡第一次在上海以科技合作为主题的洽谈会,现场共有59个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长三角一体化平台项目6个、总部项目6个、创新园区建设项目4个、产学研项目11个、科技创业类项目32个,充分体现出锡沪共享区域创新一体化平台、共建总部经济集聚区、共商优势领域协同发展、共推自主可控硬核科技的特点。

  作为活动的重磅签约之一,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无锡市科学技术局签署了《关于共建共享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在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多层次服务共同体、试点示范区服务新模式、构建资源开放新机制等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支撑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开启锡沪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锡沪两地均对此寄予厚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无锡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上海科教、人才资源要素,积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分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图片 无锡发布无锡博报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