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南京究竟有几处《红楼梦》中的原址?
2019/07/01 21:29  方志江苏  

  大观园全景 清·孙温

  如果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落差,曹雪芹是不可能以大彻大悟的心境写就流芳千古的辉煌长卷《红楼梦》的。大凡史诗型的作家都须经历人生的劫难,方才可披阅十载,啼血成书。

  一部《红楼梦》可谓写尽了大清帝国由盛到衰的历史。如今许多“红学家”为考证《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原址,可谓把整个金陵古迹翻了个遍。当然,说南京是曹雪芹的故乡一点不为夸张,自他曾祖父曹玺出任江宁织造以来,曹家三四代人在南京为官生活六十多年。想当年,曹家历经了康熙南巡中四次接驾的荣幸,其“旷典奇恩”盛极一时。

  曹雪芹像/王明明

  当然,作为作家,他笔下所写景物不可能局限于一处,所以有人说《红楼梦》是“两京记”(即以南京和北京为背景),不乏道理。而就曹雪芹来说,最抹不去的是童年印象,南京的一草一木总关情,可谓亭台楼阁皆是画,历历在目入梦来。据考,曹家在南京的住房有十三处,共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万顷零六十七亩,仅外面欠曹家的银两就多达三万两千多两。可见曹家当年在南京的显赫地位。

  据有些红学家研究认为,曹府在南京的遗迹主要有五处:一是大行宫一带;二是汉府街一带;三是丹凤街一带;四是雨花台一带;五是金星桥一带。

  大行宫显然是因曹家接驾皇帝而得名,康熙和乾隆两朝天子为何屡下江南巡视?恐怕除了苏杭天堂的美景外,金陵胜景亦是一个重要缘故。1984年,南京大行宫小学在施工时,发掘了不少文物和印有“大清雍正制”的瓷器,以及假石山等,证实此处正是清代江宁织造府西园遗址,也就是曹雪芹从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紧靠着汉府街,我不知道它在1853年3月太平天国的兵火中是否遭过劫难,亦不知道在1854年汉府街“天王府”(现总统府)扩建中是否遭到拆毁,它究竟毁于何日,我想大约就在这些年间吧。一百年是历史的瞬间,但若想淡忘其中的人和物,是易如反掌的事。

  康熙皇帝南巡

  紧邻大行宫的汉府街就是江南织造局的旧址,亦是曹的办公所在地。虽然明迁都北京以后,南京西华门一带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变故,想必在曹雪芹时代还是很繁华的。而洪秀全为建天京王朝的天王府,于1853年入城后拆毁了大行宫一带的许多旧建筑,曹府当然亦在劫难逃。历史的更迭,湮没了曹家的辉煌,同时也给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们带来了许多考证的困惑。其实,作为文学作品,留下一些谜,似乎更有其距离的魅力。

  现江南织造博物馆

  丹凤街过去叫双龙巷,也就是乳育过康熙皇帝的奶妈——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的住所。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小说家张恨水曾以此地写就了长篇小说《丹凤街》,文中第一章“诗人之家”起首就哀叹“现代化的商品也袭进了这老街”,若想追寻“古典意味”,“向这街南的茶馆里赏识赏识六朝烟水气”,那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而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丹凤街早已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了这一地名。林立的高楼、栉比的商店,更显示出现代都市的风貌,这里是市中心,地皮比黄金还贵,这便道出了精神和物质的二律背反命题。

  红楼梦剧照

  曹雪芹正是经受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后又跌落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贫困的境遇中,从挥金如土的显贵生活到瓦灶绳床、举家食粥的贫困处境,才有可能深切感受到两者间的反差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极大震颤,才能创作出举世无双的皇皇巨著来。

  另外,南京金星桥的“香林寺”原名“杜桂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移建,更名“兴善寺”,有山门、天王殿、正佛殿、伽蓝殿、右祖师殿、藏经楼等建筑。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曹寅陪康熙巡游后买下了此寺,更名为“香林寺”,并给此寺施舍了四百多亩香火田,所以此寺在清代声名日盛,成为南京城的三大名寺之一,如今尚有大殿犹存。我不知道《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是不是以此寺为背景的,但作为曹家的庙产,足可见曹家在南京的显赫。而位于中华门外雨花岗的曹公祠却早已毁于咸丰以后的兵火之中,无可考稽了。

  香林寺大殿,留下来的唯一建筑

  如今有红学家考证,南京城西的“随园”就是“大观园”的原型,这也是不无道理的,虽然此园早已不复存在了,但从其历史的记载中,可见其一鳞半爪的影像。乾隆十三年秋,袁枚以“三百金”购得清凉山附近的小仓山,在此悠闲地度过了半个世纪,他一口咬定,《红楼梦》“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共有二十四景,风光旖旎,亭阁楼台、竹影花径尽在烟雨之中,“北门桥转水田西,路少行人鸟渐啼;遥望竹云遮半岭,此中楼阁有高低。”(袁枚《答人问随园》)据考,其中许多景观乃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仿。

  就是这么一个极佳去处,却在太平天国后期被夷为梯田,想必是天王洪秀全为解天京被困的粮草危机而不得已为之。战火中的生存问题当然是高于一切的,要这劳什子景色有何用处?

  清 袁起《随园图》(局部)

  石头城是曹雪芹至死不能忘怀的故乡,虽然他最后穷愁潦倒于北京什刹海附近某王府的马厩里,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但是金鼎玉馔、美女如云、笙歌达旦、穷奢极欲的金陵豪华生活景象却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之中,他之所以将《金陵十二钗》作为全书的重要关目,就是因为那种永远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绪和恋金陵情结久久萦绕在他的脑畔。

  《金陵十二钗》/郑家声

  六朝烟水在隐退,红楼情踪亦在这个物化的时代淡漠,一些新修的亭台楼阁、水榭画舫都集中在如今夫子庙秦淮河两岸,就连“王谢故居”都已重建,更不必说“媚香楼”一类的仿古建筑了,可是,自然形态的游历已不复存在。穷困潦倒的士子曹雪芹如果返归故里,恐怕亦只能是一声慨叹了。

  作者:

  丁 帆

  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经春温秋肃公众号和作者授权转载)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