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人类不去干扰,便是对野鹤最好的保护”——听盐城守鹤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2019/08/29 16:54  新华报业网  

  

  候鸟迁徙,一个归来的约定。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横跨22个国家,而位于盐城的潮间带湿地是该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每年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

  今年7月5日,位于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中国第一块潮间带世界遗产。遗产地超过2/3位于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保护区的主人则是丹顶鹤。

  丹顶鹤灵性俏丽、择宜而居,永远给人美的遐想和召唤。然而,丹顶鹤能在盐城湿地定居、繁衍并不容易,从保护区1983年成立以来,其背后是一群爱鹤人36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近日,记者走进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听一群守鹤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她吃什么,鹤就吃什么”

  进入保护区,音箱中便传来《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当年由朱哲琴传唱,徐秀娟的事迹由此传遍大江南北。正是炽热炎炎的盛夏,走几步就满头蒸笼,下一个缓坡,徐秀娟故居静静伫立面前。屋子前围着篱笆,花木葱茏,周围野鸟闲鸣,四间泥房内陈列着徐秀娟生平起居以及工作的各种用品。

  在几张泛黄的照片前,我驻足凝视。一张黑白照是小时候的徐秀娟,戴着绒帽,咧着嘴巴,轻盈的眼中透着一股韧劲。另外的则是她在湿地芦苇里,捧着小鹤,给它喂食。鹤儿穿过月光,芦花摇曳梦乡。

  徐秀娟生于养鹤世家,父亲徐铁林是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代养鹤人,她从小便帮着父母喂养小鹤。1982年,徐秀娟念高一,因学校停办而失学。恰好保护区正招收有经验的饲养员,徐秀娟因此进入扎龙养鹤,学会了孵化、育雏、治疗。

  1985年,徐秀娟自费去东北林业大学进修。她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两年课程,十门主课考试成绩全部为优。就在徐秀娟毕业的时候,江苏盐城成立珍禽自然保护区,想请徐铁林去指导。因为放不下扎龙,他派女儿南下,“我在扎龙搞一个,女儿在盐城搞一个,南北呼应。”

  

  徐秀娟旧照

  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场场长吕士成看来,徐秀娟不仅是好同事,更是手把手教会他孵养丹顶鹤的老师。

  1986年春天,吕士成与同事一道被派往扎龙学习,并迎接徐秀娟回盐城创建鹤类驯养场,徐秀娟带着扎龙湿地的三颗丹顶鹤卵南下。

  在火车上,鹤卵被装在医用箱子里,箱底垫棉花,用橡胶热水袋焐热,温度计放置里面随时测温。那时的火车不如现在高铁平稳,过铁路桥会颠簸,每当此时,徐秀娟会把箱子紧紧抱在怀里。

  “她过一会儿就要掀开箱子翻一下鹤卵,要是老在一个方向放置,胚胎会下垂,繁殖会受影响。”吕士成讲起这段,嗓门忽然低了下来。

  两千五百公里的铁路行程,辗转奔波三天三夜,在徐秀娟的守护下,到达盐城不久,三只丹顶鹤破壳而出,为盐城带来了珍贵的物种资源。

  在保护区前主任郁文芳眼里,徐秀娟对鹤特别有感情。“她把小鹤放在房间里,铺上养,小鹤生病的时候,她就把自己铺盖上的蚊帐取下来,给小鹤挡蚊虫,小鹤就睡在她床边。她吃什么,鹤就吃什么,她专门弄一个炒鸡蛋给鹤吃。”

  徐秀娟喜欢文学、音乐,写下了很多关于鹤的诗歌《仙鹤你早》《湖边行》等,散文《灰掠鸟》还被选入语文课本。

  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一对飞失的白天鹅,徐秀娟连续奔波两天,疲劳过度,不幸落水遇难,时年不满23岁。这个美丽的女孩,乘仙鹤远去。

  

  “不忙科研的时候,他喜欢出门演讲”

  见到吕士成时,他刚出席完滨海法庭一起外省审判野生鸟类盗窃的案子回来。“都是80后90后,因为不懂法,就这样被关进去了。可惜!”5月底,他刚被评上盐城市首届“生态卫士”,在盐城各地巡回演讲,“这两天终于可以休息了。”

  “其实,他比较喜欢忙碌。”吕士成的妻子性格爽朗,跟丈夫一起扎根保护区,是吕士成的贤内助,“他要是不忙科研的时候,倒是喜欢出门演讲,给小朋友宣讲鸟类保护知识,给大学生传播丹顶鹤知识,他开心得很。”

  从1984年至今,吕士成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守鹤整整35年。

  如果说,徐秀娟在盐城一年半的时间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育雏的技术规范,人工繁殖、驯养还没来得及展开,徐秀娟牺牲后,接替她工作的是吕士成。

  登上保护区新修的望鹤亭,视野开阔,前方芦苇纵横,再朝远处,遥遥可见大海。望鹤亭所在的地方正是当年吕士成和徐秀娟一起工作的旧址。

  当时保护区只有由部队营房改造的几间简陋房子,四处漏风,蛛网密布,蛇鼠还常常出没。房子外用芦苇拦成一道篱笆,小鹤就圈养在其中。

  

  早春三月,正是孵化鹤蛋之时。当时没有高压电和保温箱,吕士成做了一个人工土炕,烧草升温。整整三个月里,吕士成和同事们寸步不离,守护在屋子里。

  等到出壳,等到长大,吕士成就是丹顶鹤最亲密的朋友。然而,吕士成也养过一只公鹤,有一天起大风,它“不打招呼”就飞走了。

  “本以为他这么‘没良心’,谁料一年之后的秋天,它又飞回来了。”那天下午,吕士成在屋子外隐约听到他驯化丹顶鹤时常发的声音。他循声而去,竟是去年飞失的幼鹤。令人惊讶的是,它还带着一只母鹤在身边。

  吕士成对着公鹤“咘鲁咘鲁”,它也回应“咘鲁咘鲁”,没错,就是它了!然而母鹤怯人,看到吕士成惊恐地叫唤,哗一下飞走了。公鹤一看,先是转身朝吕士成长鸣一声,才恋恋不舍地跟着离开。

  “这小子在野外谈对象,甚至可能生儿育女,我反而更高兴了。选择优秀的驯养个体放归野外,正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除了丹顶鹤,保护区所在的黄海湿地是丹顶鹤等400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保护区刚成立时,对沿海滩涂鸟类资源调查,也是吕士成肩负的责任。

  1987年暑天,吕士成和同事头顶着烈日,忍着37摄氏度的高温,骑着自行车踏遍江苏沿海所有滩涂。

  历时两个月,行程1000多公里,吕士成靠一辆自行车完成了江苏沿海鸟类资源调查课题任务,他记录到鸟类301种,先后发现多种华东地区鸟类分布及繁殖新记录。熬过大大小小的艰苦,吕士成还先后攻破了丹顶鹤越冬地半散养繁殖研究、越冬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等诸多课题。

  吕士成形容这些年做的是一种特别寂寞的工作,他常常跟他的徒弟说:“我们不仅要能吃苦,更要像绣花一样细心、像狙击手一样静候,还需要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明年,吕士成就到了退休年纪,好在,他的徒弟们继承着他的事业,继续走下去。

  

  “他们以才艺示爱,真是高雅的举止”

  从雏鹤出壳的前一天开始,姜官宏和他的两位同伴组成的三人育雏小组就全天候守候在育雏室里。从5月第一只鹤蛋出来,到8月,今年先后有18只小鹤降临人世。1989年出生的姜官宏虽然在保护区工作才6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育雏经验。

  随姜官宏轻步迈过消毒区,刚进育雏室,小鹤就从每个标间探出头,叽叽喳喳,雀跃欢欣。“就知道你们馋嘴”,姜官宏一手提着成筐的小鱼、黄鳝,一边说:“今天你们比较幸运,捞到很多鱼,好吃的来喽!”这些小鹤两个多月,已经跟“姜爸”很热乎了。

  “带你去看最小的一只,刚满月。”在另一间独立辟出的温暖屋子里,有一专业的保温箱,是专门给刚破壳的雏鹤准备的,旁边的摄影仪随时监控、记录数据。

  从前,鹤蛋是人工孵化,等到雏鹤快出壳时,需要模拟野外真鹤的鸣叫声,引诱雏鹤在蛋壳内跟从鸣叫,直至出壳。“这两年改变了育雏方式,自然孵化,人工饲养,鹤的存活率、身体活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雏鹤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时候,“鹤爸”姜官宏就开始陪伴了。“不过,刚睁眼那会儿,我只要靠近它,它就会琢我。这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怕人,喂什么都不吃。”

  雏鹤出生三个月后,要带它们散步。在另一间敞开的室外活动场,四周围着透气的纱网,可以抵御蚊虫对幼鹤的伤害。散步一方面可以增强雏鹤体质、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也是让一群雏鹤互相熟悉。

  在这个过程中,小鹤互相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们会认谁是老大,谁是小弟,秩序确定了,就和平共处了”。然而,打斗激烈时,姜官宏还得及时制止,将它们分开。“有时动作快了,被小鹤误伤,也是难免的。”

  暑天闷热,室外活动场的幼鹤三五闲庭,跑到水池里清凉,洗完澡小鹤就在那儿趴着,晾羽毛。姜官宏走到哪儿,鹤就跟到哪儿。

  入秋后,等这群小鹤翅羽丰满了,就是放飞的季节。“毕竟人工饲养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丹顶鹤适应野外环境。”姜官宏举起一只羽毛快要丰满的幼鹤说道,“以往放飞之后,我都要躲得远远的,要不然它们都纷纷朝我飞来,舍不得走。”

  而在数百米之外的丹顶鹤鹤舍,住着成年的丹顶鹤。鹤舍外,圆形的草坪是丹顶鹤放飞之处。

  丹顶鹤性成熟后,头顶就会出现一片红色——这便是丹顶鹤名字的由来。丹顶鹤开始谈婚论嫁时,公鹤翩翩起舞,不厌其烦地变幻各种姿态,母鹤若是领情,便展翅而鸣,随之互相对舞、对鸣,这便算确立了恋爱关系。

  “丹顶鹤以才艺示爱,真是高雅的举止。”保护区技术员陈刚感叹。

  “人类不去干扰,便是对野鹤最好的保护”

  每年,总会有一些受伤的丹顶鹤或其他珍禽被好心人送到保护区来接受救助。保护区巡护站站长陈国远,就在今年3月上旬接到附近村民送来的一只野丹顶鹤。

  “送来时耷拉着头,毫无精神,但身体外部并无明显伤口。”陈国远请来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专家,初步判定是轻微中毒,经过治疗,两天后,野鹤恢复了生机。野鹤在保护区休养了20多天,精神愈发抖擞。

  春天正是南鹤北归的季节。陈国远给野鹤身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器,跟踪它的后续情况。“现在,它在黑龙江扎龙保护区,过得好好的。”陈国远眼里透着欣慰。

  “现在村民素质都很高,遇到受伤的鹤都会打电话咨询甚至直接送过来。”盐城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程师田伟说,“但有时野鹤只是在村民房屋上休息,他们看野鹤不动,以为是受伤了。其实人类不去干扰,便是对野鹤最好的保护。”

  但人类无意识的干扰仍然存在。“冬天保护区附近农户会用石灰消毒鱼塘,有的农田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大,这些不起眼的因素都能让幼鹤误食中毒。”吕士成说。

  保护区前些年在有些地区试种一季有机稻,不用化肥农药,以牛粪、菌渣、木薯渣等作有机肥,杀虫一律用诱虫黄板、诱蛾灯,辅以稻田养鸭。丹顶鹤喜食稻谷,这样对它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其实,保护丹顶鹤,根本还在于保护湿地的整体生态环境。这其中,还有很多事要做。陈国远说,比如大米草是上世纪70年代为防止海岸被侵蚀,从美国引进。没想到这一外来物种生命力特强,不断从海岸向内陆侵袭,渐渐取代滩涂上原生的芦苇和盐蒿,关键是严重挤占鸟类的生存空间。“这是个棘手问题,上海曾投入上千万治理大米草,但收效甚微。”

  去年,在盐城市环渤海湿地论坛上,吕士成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曾提出两份提案,一份是《建议减少风力发电在沿海的布置》,另一份是《海岸线动态管理方案》,令他欣慰的是,后一份被写进了大会闭幕词。“更值得赞许的,盐城市这些年鸟类盗猎案件明显减少,捕捉、收购、运输的产业链被完全掐掉了。”

  保护丹顶鹤,是湿地上这群守鹤人的共同使命。相信,有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整治,更有着守鹤人的一代代接力,东方仙鹤能更自由地翩翩起舞。

  杨铖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