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喜迎国庆!他们用家庭档案诉说与共和国同成长的记忆
2019/09/19 15:03  交汇点新闻  

  70年砥砺奋进,70年波澜壮阔,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壮丽的史诗。

  70年来的家国巨变,留在了每一个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照片、票据、家书、日记、证件……这些记录家庭点点滴滴的家庭档案,是家风精神的传承,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南京市档案馆联合南京市妇联共同启动“与共和国同成长家庭档案背后的故事”活动。9月19日上午,首场家庭档案百姓系列分享会扬子石化专场成功举办。

  活动邀请了六位嘉宾,讲述家庭档案背后的故事,回顾小家与大国的70年光辉历程。

  

  家庭档案 篇篇起舞

  近年来,广场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夜蹿红,遍地开花,经久不衰。欢快的音乐节奏,唱响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2012年,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永宁社区第一支广场舞蹈队成立,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社团登记证,舞蹈队先后多次代表永宁街道、妇联、文体站演出。队长吴英是舞蹈队的“创始人”。

  

  吴英从小热爱的音乐和舞蹈,曾被江浦扬剧团看中的她因为家人的反对遗憾放弃机会。没想到多年后,在女儿家小住时偶然学会的广场舞,让她的梦想再度起航。

  利用市民广场,吴英组织周围居民一起跳广场舞,从最初的四五人发展到后来的300余人。成立舞蹈队后,为了做好“领头羊”,吴英在浦口区文化馆一学就是两年,并被聘为文化馆文化(舞蹈)辅导员。一本本红色荣誉证书,向大家证明: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8年时间里,吴英带动了永宁社区广场舞的发展,让社区居民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享受精神层面的富足。每天晚上,开阔的广场上都能看到吴英的身影,她说:“我会一直跳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劳模日记 见证模范之路

  南京新百里有一面劳模墙,记录了商场成立67年来培养出的25位市级以上劳模,吕雪瑾就是其中一位。从市级劳模到省级劳模,吕雪瑾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营业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个没有前途的岗位,刚毕业时的吕雪瑾一边承受着工作压力,一边忍受亲朋好友的闲言碎语。时值新百开展“向劳模拜师学艺”活动,吕雪瑾的劳模日记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记起。

  “让每一双脚找到合适的鞋。”吕雪瑾自费前往厂家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工艺流程、性能特点、保养方法等,并在日记中写下遇到的困难与心得体会。坚持和努力之下,吕雪瑾所在的柜台的销售额总是遥遥领先,和她打过交道的顾客对她的服务都很满意。

  时至今日,经历多次职位调整的吕雪瑾,依然每天会在日记本里写一点,劳模日记见证了她的模范之路。去年,新百成立了以吕雪瑾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在吕雪瑾的带领下,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大桥控”与他的收藏品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是几代南京人永恒的记忆。出生于大桥开建这一年的王世清,与大桥有着别样的情感和故事。

  

  2000年左右,王世清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物品资料,从邮票到书本,从搪瓷盆到安全帽,从铁路桥设计手稿到大桥验收交接报告书,王世清的藏品多达近千件。

  活动现场,王世清带来了一块不起眼的砖块,他颇为自豪地介绍道:“别看它不起眼,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当年建桥时为了降低大桥的自重,想到了在混凝土里加入陶粒的方法。最后建桥时,石子混凝土改为了陶粒混凝土,这个设计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如今,涅槃归来的大桥改用自重较轻、连接性能更好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王世清拿出的这块大修时拆除的陶粒土砖,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让人们有了更多继承和发扬大桥精神的动力。

  新中国同龄人的“搬家记”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七十年来,我和国家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邱继国是“南京●共和国同龄人联谊会”的会长,70年来,他先后十次搬家,每一次搬家都有新的感受。

  邱继国向众人展示了一张泛黄的住房分配通知单,上面字迹仍旧清晰可见。1976年,邱继国的父亲从单位分到了蔡家花园一间15.14平方米的小屋,每个月房租是1.66元。虽然面积小,但在当时已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家。

  也是在这一年,邱继国与夫人结婚,此后,两人先后经历了十次搬家。从最初的借住的朋友家8平方米的房间,到南京无线电厂分配在后宰门的宿舍,再到后来搬进宽敞明亮的商品房。一次次搬家的过程中,邱继国感受最深的,就是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了,每次搬家的行李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了。

  十次搬家历程,是邱继国家庭的一部奋斗史,也是新中国70年来住房水平提高与住房政策变化的缩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是无数小家的奋斗,造就了新中国飞跃发展的奇迹。

  退休工人 共话“扬子”记忆

  

  活动尾声,两名扬子石化退休工人,登台与大家共话扬子记忆。

  从学校毕业后,赵崇惠就进入扬子石化工作直至退休。女儿出生后,家庭生活支出日益增多,赵崇惠因此萌发了记账的念头。从1981年7月起到现在,总计约4万笔开销,赵崇惠已经快记满七本账本。自行车、录音机、电视机、冰箱……赵崇惠的记账本记录下生活改善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最让赵崇惠感慨的是,1981年夫妻二人每月工资仅43.2元,如今收入已经过万,再也无需像以前一样“斤斤计较”。小小账本上的一元一角,记录的是扬子石化老职工的生活变迁,也是整个社会飞跃发展的缩影。

  袁文来的生命中有两个重要的21年:当兵21年,扬子石化工作21年。做行政管理工作的他,在每年工厂大修前都要进行一次动员。为此,他还专门准备了一本本子,记录下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一年修两次,一次更比一次好。即使退休多年,袁文来仍时常取出保存的老物件,回忆扬子石化一路走来的发展成就,他既欣喜又自豪。

  70年的日新月异,渗透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在形式各异的家庭档案之中。每一份档案,都是中华民族史记乐章中的动人音符,是国家前行步伐的轰鸣回响。

  交汇点记者 王慧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