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文艺周刊荐读|影像记录昆剧面孔
2019/10/24 07:39  交汇点新闻  

  

  新华日报

  文艺周刊(第55期)

  【视点】

  

  【繁花】

  

  【艺评】

  

  【新潮】

  

  

  【视点】

  当大幕拉上,他们为何哭为何笑

  一个基层干部影像记录那些令人动容的昆剧面孔

  泪水、汗水、关心、迫切、不舍、期望……一组囊括了昆曲人各种鲜活面孔的展览——《传曲人》韩承峰纪实摄影展,近日在江苏省文化馆艺术展厅亮相,引发极高关注度,大批摄影人、戏曲爱好者、非遗专家、媒体人、普通市民纷纷前往参观,“有创意、有内容、有故事、有温度”成为大家点评这次展览用得最多的话语。

  

  作为昆山的一个基层文化干部,韩承峰从事摄影多年。这些年,他最喜欢的就是拍摄人,拍摄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实题材——既不打闪光灯,也不做任何后期处理,完全原生态、真实地再现彼时人物。作为地地道道的昆曲故乡人,从何角度入手拍摄一组昆曲人,是他给自己出的一道题目。当他搜遍网络后发现,我们视觉所见多的是光鲜亮丽的剧照,但通过纪实角度拍摄昆曲人台下幕后的影像资料却很稀缺,于是,《传曲人》纪实摄影专题由此切入铺展开来。

  2017年10月5日,“昆曲回家”系列活动在昆曲故乡昆山启幕,其间,全国8大专业昆曲院团和55位昆曲名家齐聚昆山,同演经典昆剧《牡丹亭》,别有一番致敬先贤、饮水思源的特殊含义。那一天,韩承峰为《传曲人》这个题材按下了第一次快门。他将镜头“向下”,聚焦台下、幕后、戏外的昆曲人如何以多种形式“传曲”,个中故事令人动容。

  传曲、普及

  “南昆”代表人物之一、上海昆剧团原团长、著名昆剧艺术家蔡正仁是个对待艺术十分认真的人,后台一应事宜全都亲力亲为。10月5日那天,刚好蔡老师要演柳梦梅拾画叫画,需要用到灯笼和画轴两样道具。化好妆后,蔡老师心心念念这两件道具,满后台翻找,看到灯笼之后,心放下了一半,但那幅杜丽娘的自画像一直没找到。于是老爷子来来回回不停地在后台搜寻,终于,在一只不起眼的道具箱里发现了这副画轴,这才放下心来。

  

  韩承峰发现,蔡老师不仅对艺术认真,还悉心指导中青年演员提升表演水平,醉心于创新引导普通观众赏析昆曲。“蔡老师特别喜欢跟年轻人交流,不论是自家院团的年轻演员,还是别家院团的,甚至是不怎么熟悉的,他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对年轻戏迷也是这样,特别热情地交流对昆曲的认识。”

  

  蔡老师在巴城乡镇活动上的一次“传曲”过程也令他记忆深刻。那天蔡老师在台上讲解一出戏,剧情大概为李白和一官员之间发生的故事。“当时台下坐着的是当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从来没看过昆曲。为了让他们了解这个故事,蔡老师一个人在舞台上既表演李白,又表演官员,边演边解说,为什么这里该唱,这里的念白又是什么意思,这个动作为什么这么演……”幽默、生动地给当地百姓上了一堂昆曲普及课。拍下这组图片后,韩承峰对蔡老师的敬意又多了一层。

  不舍、离别

  让韩承峰记忆犹新的另一位传曲人是“北昆”代表人物之一、80岁高龄的“活关公”侯少奎。他把自己告别舞台的封箱之作留在了昆曲故里,也正是在今年6月的这次阳澄曲叙演出中,韩承峰的快门记录下了那个感慨万千的谢幕,一个充满了不舍与惜别的瞬间。

  

  “知道侯少奎这个活关公是在网上,所以刚开始我以为那只是个封号而已。然而看过他在巴城的封箱演出之后,我确信,这个封号是如此形象,如此名副其实。”韩承峰向记者描述那次看到侯少奎关公形象之后的震撼:“上半场是侯老的学生董红钢饰演关羽,连唱带武,十分精彩。下半场轮到侯老出场,尽管他学生年富力强唱做俱佳,但侯老一开嗓,就把我震到了,不仅仅是响亮,而是一种带着内心情绪和特别个性的音色糅合在一起的听觉效果。他一招一式、出神入化的表演,让你不得不感慨:真是活关公!”

  

  那天,韩承峰拍了一组幕后照片,包括侯少奎帮学生勾脸、师生走台等,但他一直在等待某一个时刻出现。直到侯老谢幕,幕布缓缓拉上,即将合拢的那个瞬间,韩承峰找到了一种代入感,“我在想,如果我是侯老,那一刻对我意味着什么?跟观众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是那种惜别感!他双手合十,就在幕布快要合上的时候,我连拍了十几张照片。我把所有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感慨,化作了指间快门。”韩承峰回忆说。

  泪水、期望

  纪实摄影就是要抓住人物最动容的瞬间。在展出作品中,有一张昆剧名家柯军涕泪交加的图片十分引人注目。韩承峰说,这也是一次机缘巧合,碰巧去参加一次新闻发布会,也刚好遇上了柯军这对有故事的师徒,于是抓住了这个感人瞬间。

  

  故事是这样的:2018年7月15日,原创新编昆剧《顾炎武》新闻发布会在昆山宾馆举行。发布会上,该剧导演卢昂和主演柯军在台上与主持人对谈。当被问到昆曲人才培养话题的时候,话筒交到了柯军手上。韩承峰回忆说,当时的情况很有意思,柯军听到这个问题后,楞了两三秒之后才开始说话,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很希望新人杨阳接棒成为昆曲非遗传承人,本以为这个谈话也就几分钟的事,没想到杨阳始终没接口。于是他跟杨阳约定,给他考虑一段时间再作答复。没想到第二次询问,杨阳依然不表态。柯军又给了杨阳三个月的考虑时间。结果三个月后,杨阳谈了自己的苦衷,仍旧没有答应做昆曲非遗传承人。柯军想不通,为什么昆曲传承这么难!在发布会现场,柯军当场就落泪了。“当时,杨阳已被主持人请到了台上,他见老师如此执念与动情,当场表示愿意接棒昆曲传承发展大业,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韩承峰告诉记者,那天他只是知道这个发布会顺路去听听,随身也就只带了一个长焦镜头,“没想到运气这么好!不过这个场景,还真的需要长焦,否则饱满度不够。”

  沧桑、传承

  专业之外,昆山地区还有不少昆曲老师活跃在业余曲友、小朋友的传曲事业中。

  

  2019年3月24日,84岁高龄的昆曲继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应邀来到位于巴城老街与昆曲曲友交流。柳继雁认真地给戏迷做着分享,告诉大家如何发挥想象、投入到情节所需的人物角色中。当她伸出双手示范闺门旦身段动作时,韩承峰抓拍到了那对手指严重变形的双手,“当年的闺门旦,在舞台上曾经多么靓丽,如今却随着年龄增长,风华慢慢褪去,强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另一位是昆山巴城镇石牌小学“小昆班”的指导老师,75岁的老人吴美玉。吴美玉是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从事昆剧表演艺术四十多年,主攻武旦兼贴旦,2001年退休后就在苏南一带给孩子们指导昆曲表演。她因为个头较小,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手里总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来给孩子们指点手眼身法步的位置,二来在孩子们练习空翻的时候扶上一把。“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副嗓子,已经嘶哑得讲不出话来,却还用那低低的气声在给孩子们说戏。”

  这次昆曲人的拍摄之旅,对韩承峰来说,也是对昆曲传承的进一步了解之旅。他说,如今昆山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陆续成立了“小昆班”,常年聘请专业戏曲老师培育昆曲春蕾,“小昆班”里,走出了近百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获得者。

  传播、群像

  

  

  

  

  

  

  

  

  

  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作家、戏剧家、制作人、媒体人不遗余力地传播昆曲,助力昆曲艺术开枝散叶。作家杨守松历时十余载,研究昆曲史,遍访传曲人,终成“三部曲”。常年笔耕致使他眼疾加重,即使弱光之下也只能佩戴墨镜。其著作《昆曲之路》《大美昆曲》《昆曲大观》轰动昆曲界,《大美昆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著名戏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生导师卢昂在执导昆剧大戏《顾炎武》期间,先后写下的导演手记比剧本字数还多,达两万余字。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昆剧《牡丹亭》总制作人、台湾籍戏剧制作人林恺为推进昆曲两岸交流走亲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韩承峰表示,此次影展所呈现的60幅昆曲题材纪实摄影作品,只是一个小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奔赴海内外系统拍摄“传曲人”,讲好昆曲传承、传播的中国故事。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繁花】

  《风雅颂之交响》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

  赵季平:“诗经”交响尽显中国气派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75岁的著名音乐家赵季平登台,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全体成员携手向台下观众致谢……

  10月19日,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展演节目,《风雅颂之交响》——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音乐会以赵季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进行演绎,传统江南丝竹乐队与西洋低音乐器“搭档”演绎的“民族交响乐”大气磅礴,震撼人心,音符中流淌着的东方风韵和中国风范,更是让现场观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和平颂》之后再度“结缘”南京

  音乐会选取了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澳门印象》《<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丝绸之路幻想组曲》《风雅颂之交响》四部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由著名指挥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男高音歌唱家韩蓬、法国萨克斯风演奏家克里斯蒂安维尔特加盟献演。

  赵季平在音乐界极富盛名,他创作的《红高粱》《霸王别姬》《孔子》等影视剧音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导演张艺谋曾经这样评价他:“谈及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历史,不能不说到赵季平,它代表了这个阶段的电影音乐,他是这个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15年前,赵季平为南京写下了人生中最重要且最具历史意义的一部交响作品——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和平颂》,15年后的今天,赵季平历经一年时间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风雅颂之交响》再度在南京上演。当晚,赵季平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赵老看来,这场音乐会是他近半个世纪作品的综合性汇报演出,“音乐会以我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主题,选取多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我希望以此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献给南京观众。”

  当晚,拉开序幕的是《澳门印象》。作品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不同的音乐主题反复呈现,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激情演奏下,乐曲欢快活泼,旋律流畅动听,展示了澳门回归祖国后万象更新、流光溢彩的繁荣景象。随后上演的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是赵季平为电视剧《大宅门》创作的精彩配乐,深受观众喜爱。乐曲采用京剧音乐元素、打击乐并结合管弦乐,用浓郁的民族音乐语言,为观众讲述了一则具有民族魂魄、民族精神的动人故事。一组颇具特色的萨克斯风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成为音乐会音乐会一大亮点。作品以盛唐文化作为历史背景,全曲通过《长安别》《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等篇章,描写大西北神秘西域丝绸之路的地貌风情。来自法国的演奏家克里斯蒂安&middot;维尔特用萨克斯管演绎了这样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曲子,中西跨界的艺术创新,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克里斯蒂安&middot;维尔特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是28年前,那时他20岁,中国的山水深深地印在他脑子里。当他演奏赵季平先生的丝绸之路时,脑海中闪现的是五彩斑斓的颜色,“中国的颜色、中国的国画、中国的书法……这首《丝绸之路之幻想组曲》,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色彩,演奏起来就像电影,很有画面的感觉。”

  用民族音乐谱写“中国气派”

  下半场《风雅颂之交响》是整场音乐会重头戏,该曲是赵季平去年刚刚写成,曾多次在国家级重要演出中亮相,被业界誉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标杆性、品牌性曲目。这部作品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其他委约作品一起,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并获“江苏省文华大奖”。

  赵季平介绍说 ,《风雅颂之交响》作品分“序—颂”“关雎”“玄鸟”“幽兰操”“国风”5个乐章,取材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及唐诗中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能让人听到《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向往,也能听到《幽兰操》中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

  乐曲时而气势恢弘、激越磅礴,时而轻柔婉约、细腻醉人,赵季平用独特的民族语言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的朴实风貌、英雄气魄以及文化风骨,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我原本以为民族音乐就是‘吹吹打打’,没想到当它以交响的形式出现时,气势不亚于西方交响乐,让我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现场一位观众这样说道。

  当晚担任演出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是全国唯一以“管弦”命名的民族乐团,成立至今,致力于民族音乐表演的国际化、交响化。乐团排练期间,赵季平多次前往苏州指导排练,为乐团讲解每一章节的创作理念,并对节奏、乐器和演唱家的配合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赵季平老师的作品扎根人民,非常接地气,是写进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乐团艺术总监彭家鹏向记者介绍说:“《风雅颂》中的戏曲、民间小调是极为中国化的典雅的音乐语言,将中国文化的内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相信通过这一组作品的演绎,能够将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自信展现出来。”

  沉浸在音乐世界50多年,赵季平一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无论是影视剧主题曲还是交响乐、合唱、歌剧,他都坚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语言抒怀着内心的情感,传递着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对于《风雅颂》这部作品,他这样解读:“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拾取经久不衰的故事,幻化成动人的音符,表达的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概、人文情怀与高尚儒雅的精神追求,还有民众对美好生活和平世界的永恒向往,我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我们民族的精气神。”他希望文艺家身处时代大潮之中,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不断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交汇点记者 王慧

  图片: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供图

  

  【艺评】

  王珮瑜:打造京剧艺术新生态

  由新华日报社、德基美术馆主办的“公共美学计划”,10月21日晚迎来了一位人气嘉宾——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在德基美术馆,她以一场特别的互动讲座《瑜乐京剧课——京剧的表演与当代化传播》,与观众分享了她所思考的京剧时代美学、她所践行的京剧创新之道。

  

  化身“斜杠青年”传播国粹

  黑色中式外套,眉目间透露着文雅,又流露出一股自信从容,台上一站,气场十足。“我是余派第四代传人。在京剧的发展历史中,老生是一个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行当,而我所宗的是谭余一脉。”讲座现场,王珮瑜将演讲与唱念相结合,将京剧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京剧老生主要流派,从余三胜到谭鑫培,从余叔岩到孟小冬,也成为她讲述的重点。从念白到唱腔,阐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演绎“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京剧表演内涵,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体现的是王珮瑜多年在舞台上的锤炼与积淀。

  “马上就要双11了,买买买用京剧念白怎么念?”在讲座现场,她与台下的观众频频互动,教观众用京剧声腔的三级韵连叫了三声“好”,还用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示范了“厉害了,我的哥”“老板,拿瓶阔落,要冰镇的”等网络语言的发音,引得现场笑声不断。“惊提”“怒沉”“喜展眉”这些京剧表情,被她在现场通过一番“表情包”演绎,惹得观众纷纷惊叹:京剧竟然也能这么新奇有趣!

  

  “跨界”,已是王珮瑜的标签之一。种种互联网化、流行化的表达,背后是她对京剧与时代相互关系的理解。这几年来,她到全国各地举办清音会,圈粉无数;她组建团队、研发课程,开设“瑜乐京剧课”;她在网络上开设音频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深入浅出地解析京剧经典剧目;她还在《奇葩大会》《朗读者》《跨界歌王》等各种热门综艺节目上亮相,教大家领略京剧之美,俘获了大量年轻观众。

  现在,她自豪地往自己身上贴上了另一枚标签:“斜杠青年”。“虽然看上去是跨界,可是做的都是自己作为戏曲人的本分。”她说,自己做了这么多,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国粹,因为“有年轻人就有未来”。

  打造“京剧艺术新生态”

  传统京剧是“角儿”的艺术,王珮瑜心里深刻地清楚这一点,“角儿”和“剧”不可分离。她觉得只有让自己成为“角儿”,才能拥有话语权,也才会让更多人爱上京剧。事实证明,经过她和同行们多年的努力,京剧舞台下如今坐着的不再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90后、00后观众因为喜欢上了王珮瑜,进而走进剧院,开始探索京剧的世界。

  所有的艺术都诞生于时代土壤之中,王珮瑜的“野心”正是基于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她的愿景是,这个时代应该打造“京剧艺术新生态”。“京剧在一百年前就是特别流行的大众艺术。当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的就是京剧。在当时,电影可是要借京剧的人气!”在她看来,如今的京剧同样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同样有着流行化特质,“京剧是剧场艺术,让观众回到剧场,剧场有老有少,其乐融融,这就是我想要的。”

  

  如今,频频在综艺节目亮相的王珮瑜打响了个人品牌,也不免遭来了一些怀疑声音: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难道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在唱念做打上?王珮瑜坚定地把自己不少的精力花在传播上,不折不挠地推进着各项个人品牌—— 除了“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之外,她还打造了《瑜乐京剧课》《清音会》等一批原创品牌,以时尚的形式传播传统京剧文化。虽然这种做法让她尤为忙碌,不过,她自有一颗强韧的初心,“不喜欢别人说王珮瑜坚守在京剧舞台上。不用坚守,我享受得很!”

  “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证明。”在她看来,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取悦到所有人,如何平衡别人的眼光和自己的想法,这或许永远是个无解的课题,“我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良好的京剧生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京剧,观众喜不喜欢王珮瑜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身后这个庞大的京剧行业,有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发生了一点改变。”

  “俯下身子”做一名传播者

  从“传承者”到“传播者”,王珮瑜身份一直在变。更享受哪个角色?和所有从事表演艺术的人一样,王珮瑜坦言,自己喜欢舞台上的万众瞩目:“每一次站在台上,被掌声围绕,没有一个人不迷恋那种状态。”不过她又说,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让她必须选择“两条腿”走路,在唱好京剧的同时,也要“俯下身子”做一名传播者,“100个人里,可能只有10个人成为你的粉丝,可你也同时在剩下的那些人心里种下了一颗京剧的种子,说不定哪天就会开花结果,让他们有可能进入剧院成为京剧的观众,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就在上个月,她创办的瑜音社所独立运营的“瑜音阁”古戏楼在上海正式开门迎客。“瑜音阁”为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非常精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里已经上演了六场京剧,王珮瑜希望把“瑜音阁”古戏楼打造成欣赏原生态戏曲的极佳场所,“大家忙碌了一天之后,在这座老戏楼里可以暂时放下疲惫,边喝茶边看戏,让精神和身心都得到舒缓和放松,找回一百多年前看戏的感觉。”

  “对我而言,出书、做讲座、做节目,相对而言是热闹的,是能够容易被人看到的。可传承这回事,真的都是山后练兵。京剧传承过程中有很多老戏,因为种种原因失传了。这些年我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谭余一脉有价值的一批老戏复排出来。”王珮瑜说。11月12日,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全国巡演将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在现场,观众可以看到由王珮瑜精心挑选的、谭余一脉最有具代表性的八出传统骨子老戏——《定军山》《卖马》《朱砂痣》《鱼藏剑》《捉放曹》《洪羊洞》《失空斩》《四郎探母》,这些老戏都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

  与传统老派的京剧演唱会不一样,这场演出从头到尾近两小时,王珮瑜会给观众讲上各种各样的小知识小故事,还要将八出骨子老戏的经典唱段码在一起。“到时候大家既可以看到我们的创新,也能看到对京剧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王珮瑜说。

  交汇点记者 王 慧 顾星欣

  

  【新潮】

  中国最早的城

  文|赵本夫

  我曾在一篇访谈中说过:乡野是我们所有人的郡望。就是说,我们所有人的祖先原本都生活在乡野。人类的早期,大地上是没有城市的。那么,城市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需要田野考古,以实物作证。

  根据现有考古成果,距今63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古城,被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古城”“世界城市之母”。这可是一次了不得的发现。这个发现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二十个重大考古成果之一,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我大约在十多年前就听说过此事,很是震惊,一直想去澧县实地探访。

  说起来,我对考古感兴趣,也有很多年了。

  1961年我从乡下考入丰县一中不久,同学们就在老师引导下,订阅语文、数学、写作方面的杂志。那些杂志只有课本大,很薄,纸张也差,大多五分、八分一本,我却订了一份十六开本的《考古》杂志,纸张很厚,三毛六分钱一本,贵得多。这本杂志和学习一点关系也没有,老师和同学们都莫名其妙,我也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古迹。哪里发现一段古长城,哪里挖出一批青铜器、陶器,哪里发现一口古井,都让我觉得异常兴奋和神秘。历史推向纵深,像宇宙一样浩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整日泡在幻想中。参加工作后,又特别爱读史书,这么多年,我一直订阅两本杂志,一本是《世界文学》,另一本就是《收藏》。每到一地,看博物馆、看古玩市场,成为一种乐趣。

  前不久,我终于如愿去了湖南澧县,在距县城十多公里的南岳村,亲眼看到了城头山遗址和博物馆,也看了其它一些古迹。澧县真的是一个古董铺子,史前遗迹星罗棋布,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六处之多,其密度在全国县一级排名第二。

  城头山古城建在一片矮岗上,呈环状。古城加护城河,面积达十五万平方米,气魄宏大。历经六千多年风雨,居然还残留一段段古城墙。墙体竟有三十米左右厚,高二至四米。围绕城垣的城河三十至五十米宽。专家在城内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各种文物一万六千多件。考古证明,这在当时已是一座很有规划的城池,不仅城内形成了完整的社会,这座古城应当还领导着一片广大的地域,有专家称之为“古国”。

  考古人员在诸多文物中发现了6500多年前的一万多粒古稻和三块古稻田,以及完备的灌溉设施,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这些稻田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稻田,证明了中国是稻米的发源地。但据我所知,前几年考古界又在江苏宿迁顺山集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古稻粒和古稻田,还发现了迄今所知最早的陶灶,被称为“中华第一灶”。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在9000年前就会做米饭吃了。这个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是稻米的母国。

  城头山古城在繁荣一千多年后衰落了。大约5300年前,一座新城在不远处悄然兴起。这座新城名为“鸡叫城”。当地人传说,古时有仙人夜间造城,鸡叫而成。可见这座“鸡叫城”在当地一直口口相传。这座城池更加成熟,密集分布着数十处居民点,城内生活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城外居民点、农耕区功能分明。根据实物考证,这里当时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商贾络绎不绝,俨然是湖南广大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不过,这座古城存在千年之后,还是衰落了。澧阳平原一度沉寂,直到东周楚文化南渐之后,才又一次焕发生机。战国末期,伟大诗人屈原在此留下不朽诗句:“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九歌湘君》)“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走进澧县,感受这片广袤旷野上人类金色的少年时代,一片迷朦,一派神秘,一派生机勃勃。在这里,遥想炊烟烽火,仰看星空灿烂,都会让人感叹天地之悠悠。

  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说的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文明,史前文明也是文明。从考古成果来看,中国的史前文明是那么神奇、辉煌,有很多建筑遗存和玉器等,今天的人们仍百思不得其解,远古人类却做出来了。比如良渚文化里精美的玉器,比如三十年前河南出土的贾湖骨笛,据测定已有9000多年历史,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而且是七孔,和现在的笛子没啥区别,这一成果已被铭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笛子是用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做成的,音准精确,至今仍能吹出美妙的笛声。我不由得好奇:九千年前,长发垂肩的先人,漫步在旷野上,用这管骨笛吹出的是什么曲子?那画面,也许比今人的演奏更为勾魂、更为摄人心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