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南文人 | 如果我们拜这些“江南才子”为师......
2019/10/25 19:10  新华报业网  周娴 张琦  

  

 

  “天下才子,半出江南。”

  他们或生于书香门第,传承精英文化血脉;或来自贫寒底层,自学成一代大儒。

  近日,随着“家在江南”采访团走访江南六市的名人故居,从提出人生“三重境界”的王国维,到一手缔造武侠小说艺术高峰的金庸,从践行“有教无类”的王艮到探寻“教育救国”的陶行知.......他们不仅闪耀于历史长河,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代大师”。

  于先贤讲学处捕捉文化心跳,这些江南才子中,你最喜欢谁?如果有机会,最想拜谁为师?

  

  才子:王艮

  籍贯:江苏泰州

  生平:

  出生于泰州安丰场的一个贫苦的盐丁家中,出身低贱,王艮靠自学起步。

  从孩提时直至26岁,忙碌于在家乡烧盐和外出贩盐。27岁以后,开始发奋自学,后来师从王阳明,周游各地,直到独立讲学、自成一家。

  主要成就: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百姓日用即道”,从满足百姓日常需要出发,要施行仁政,顺应民心,维护和满足人们的愿望。泰州学派民主思想的萌芽,比欧洲启蒙运动早了200年。

  王艮践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将教育面向“农夫盐丁”。泰州学派特别重视平民教育,学生中不乏达官贵人,但更多是佣工、樵夫、陶匠等平民百姓。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义禄:

  王艮倡导“乐学”,倡导“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这在当时程朱理学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具有开拓性。“泰州学派”提倡的担当精神,对我们当代党员干部有着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才子:金庸

  籍贯:浙江海宁

  生平: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家族。

  “一门五进士,叔侄两翰林”,书香门第孕育了他浓厚的文学底蕴和家国情怀。

  他的祖先查慎行是清朝的第一流诗人,而祖父查文清《海宁查氏诗抄》的雕版在查家堆了两屋子。

  主要成就:

  金庸首先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早年在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

  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家,一手缔造武侠小说的艺术高峰,他以笔名“金庸”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高度浓缩了金庸一生成就,空前绝后,堪称时代的奇迹。

  海宁名人文化研究学者张镇西:

  金庸受查氏家族文化影响很深,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好多是关于家乡海宁的。《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取材于海宁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在射雕三部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嘉兴、海宁等地名,除此之外,以家族、家人为原型的人物、事件也寄托了先生的回忆和思念。

  

  才子:王国维

  籍贯:浙江海宁

  生平:

  王国维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

  主要成就:

  王国维被称为新史学的开山之人。早年追求新学,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等方面都留下学术遗产。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

  教学风格:

  行事风格特立独行,治学方法科学笃实。提出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才子:陶行知

  籍贯:安徽歙县

  生平:

  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奋斗。

  主要成就:

  陶行知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典范,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危机多难,陶行知是“教育救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推进平民教育,宣传生活教育,同时以“甘当骆驼”的精神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陶行知身体力行,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习胜:

  新安山水的熏陶、徽州文化的影响,使得陶行知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

  陶行知身体力行,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这种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等诸多理论观念,也和徽州崇尚读书的教育风气一脉相承。

  

  才子:袁了凡

  籍贯:浙江嘉善

  生平:

  袁了凡生于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

  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

  主要成就: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

  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阐明了善的含义、明辨善恶的标准、行善的道理和方法,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

  提倡记功过格,袁了凡提倡记“功过格”,“隐恶扬善”、“迁善改过”,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嘉善博物馆副馆长董博:

  袁了凡推行平民教育,是江南善举运动的宣导者。他以通俗的形式将“民众的道德”具体化,将劝善惩恶的诸多事例刊刻成“善书”,通过小说、说唱而流行於民间,这为江南民间慈善事业的兴盛起了指导作用。

  江南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浓郁风气,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是全国的科教高地和人才高地,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人才基础。

  而诞生于江南这片沃土的才子们,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温文儒雅,博学尚读、有家国情怀。在民族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他们的真知灼见,如暗夜星辰,辉耀于历史长空。静默的午后,带着一个学生的敬畏心,和这些“江南先贤”来一场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交汇点记者 周娴 张琦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