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南文脉论坛|童世骏:延续江南文脉 发扬大学精神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2019/10/29 14:26  交汇点新闻  于锋  

  江南辉煌文明史的背后,是教育生生不息的强力推动。中国历史上357名状元中,60名出于江苏,浙江54名,高居全国第一第二位。然而随着明清之际的教育大分流,中国的江南与世界的前列渐行渐远。在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今天,在新的战略机遇面前,长三角如何回眸江南文脉的深邃浩大,以教育的强大发动机将江南文明再次推上世界巅峰?在今天上午开幕的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童世骏教授以“江南文脉与大学精神”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童世骏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出国留学后又回到江南,鞠躬尽瘁于中国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主办方让我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南文脉的关系,我一开始很快答应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儿时到现在的个人经历,既和长三角一体化有关,也与江南文化有关。我出生在上海,但是童年是在浙江萧山度过的。举个例子,浙江萧山把西施当成萧山的人,诸暨也把西施当成诸暨的人。西施从越国到吴国,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长三角一体化’的最早实践者。”

  

  童世骏认为,江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可以说是尊师重教、崇文重礼。江南地区的重教崇文有非常好的基因,大众教育也非常突出,整个社会才形成了重教崇文的氛围。很多江南人功成名就后,往往乐于反哺社会,推动教育。明清时期形成的江南优良教育传统,提升了普通民众文化素质,推动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当时来说,江南的识字率应该是全国最高的。

  童世骏说,在明清时期的江南,不光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突出,也有科学的萌芽,涌现出了一批科学家,即便放在当时世界的科技发展脉络中,这个优势也比较突出。江南也引领着社会思潮的先锋,近代以来,《新青年》的创办者,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有李大钊不是江南地区的人,像鲁迅、胡适都是江南人。这也是很能说明江南文化在中国的地位。

  如何延续江南文脉,发扬大学精神?童世骏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所说的“智慧的创获,品行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三句话来说明,他认为,大学精神的实质可以用“卓越、公平、优雅”三个词来表示,大学的创造力则可以用“创智、修德、爱群”三个词来概括,“用现代大学精神看将来,传统文化当然是需要发扬的地,优秀传统中有很多元素是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我希望通过大学精神的引进,把求真精神,江南地区的务实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认为,长三角地区有共同的文化教育的传统,江南文脉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合作,进一步发扬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交汇点记者 于锋 邵丹 赵亚玲 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