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南文脉论坛 | 回望江南典籍,悠远藏书传统滋养丰厚文脉
2019/10/30 15:47  交汇点新闻  于锋  

  从典籍看文脉,梳理江南悠久的藏书传统。10月30日上午,作为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的重要分论坛活动, 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承办的“藏书江南”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纵论江南藏书往事。

  书聚江南,脉传中国。在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看来,“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重要资源”“展现江南文化实力”“为江南学术繁荣提供动力”是江南藏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三个主要文化贡献。

  “在关键时刻,江南藏书总能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资源与土壤”,程章灿举出历史上几个攸关中国文化传承、命脉断续的时刻。西晋永嘉乱后,江南出现六朝文化的存续与复兴;唐代安史之乱后,大批中原士族南迁,导致中晚唐江浙诗坛大盛;靖康之乱后,出现了以江南为基地的南宋文化的存续与繁荣。之所以能够兴灭继绝,都有赖江南文献的传承。

  

  从历史上看,江南藏书是江南文化实力的展现,是书香门第的标志。程章灿说,早在六朝时期,北方南渡而来的豪门巨族以及本地的士族都热衷藏书,并从藏书中汲取营养,取得成就。以陈郡谢氏为例,诗人谢灵运自幼好学,才学杰出,曾编撰当时宫廷藏书目录,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皇室贵族同样钟爱藏书,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所依据的就是极其丰富的典籍收藏。

  

  明清两代,江南藏书尤其盛况空前,学者范凤书曾对历代藏书家做过统计,自汉至清,凡4716人,其中明清两代即有 2900余人,占总数的60%有余;在地域分布上,江苏为967人,占20.5%,其中苏州268人(其中常熟146人),南京60人。另一位学者袁同礼则认为:“称有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吴晗说过,“江浙两地,是我国藏书家集中的地方,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江浙两地中,就藏书数量与质量而言,环太湖的江南核心区域又居于领先地位,苏南一带的藏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藏书的半壁江山。体现出奕世相继、文脉相承的特点。

  

  在对江南学术的繁荣发展上,江南藏书也提供了重要动力。程章灿举例说,清代学术在亁嘉两朝臻于鼎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乾嘉学派。学界通常将乾嘉学派再划分为三个派别:吴派、皖派、扬州学派。这三派学者,都集中在广义的江南。很明显,江南良好的藏书条件与流通条件,乃至江南文士间密切交往、活跃交流的气氛,都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动力。例如,扬州学派的代表学者焦循治《易》学,固然得力于家学渊源,亦得力于扬州文汇阁和杭州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这种读书条件、所享受的这种读书环境,在江南以外,即使在京城,也不容易得到。

  

  围绕江南典籍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研究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江南典籍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公私藏书,还包括内容涉及江南的各类文献资料,同时也包括江南乡贤著述、历代出版物。江南典籍陆续涌现后,不仅对江南文化的演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徐忆农研究员将江南文献分为江南记忆、江南著述、江南出版、江南珍藏四个类别,“江南记忆颂扬谦让至德;江南著述传承礼乐大同;江南书业滋养教育学术。”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凡考中进士人数最多的地区,往往是印书数量较多的地区。清代,除了京师之外,苏州的书坊是最多的,明清之际毛晋的汲古阁堪称刻书巨擘。在苏州地区,常熟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极多,著名的有赵氏脉望馆、毛氏汲古阁、瞿氏铁琴铜剑楼等,清末叶昌炽编著《藏书纪事诗》全书收录藏书家739人,常熟籍者达 73人。相对应的 ,清代全国状元112人,江苏有49人,常熟一地就有6人,清楚地说明了刻书、藏书等图书事业的发达,对普及教育与提高学术水平所作的贡献。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王桂平深入剖析了江苏古代藏书家的藏书、刻书情怀,“他们不惜耗费巨资、孜孜矻矻热衷于聚书、抄书、读书、整理、校勘、著述、刻书,‘上以寿作者之精神,下以惠后来之沾溉’地拳拳于流传古籍,体现了‘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的深深情怀,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对于今天浮躁的现代人有莫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耗尽家财聚书,殚精竭虑抄书,小心谨慎守护图书,这是江南藏书家的聚书情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这是江南藏书家的读书情怀;“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这是江南藏书家的刻书情怀。

  

  王桂平说,江南藏书家藏书、刻书的感人故事在史册中屡有记载,以明末常熟大藏书家毛晋为例,他醉心于藏书、刻书。高价收购各种善本旧抄。据说他曾在家门前贴一榜书:“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佰;有以旧抄本至者,每叶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门内主人出一千二佰。”由于价格优厚,一时书商竟云集于毛氏之门。

  毛晋毕生藏书84000余册。自明万历至清顺治40余年,他刻书籍600多种,书版达109567片,所刻字数超过3000万字。所刻之书校勘认真、技术精良,价格又十分便宜,因而流传极广,有“毛氏锓本走天下”的美誉,江南士子无不受惠于此。为了刻书,毛晋陆续卖掉了祖传田产和城里的几家商铺,节衣缩食,苦苦支撑着修复书版的工程。仅《十三经》(80万字)和《十七史》(2500万字)两部书的耗银就达15480两。

  交汇点记者 于锋

  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邵丹 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