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南文脉论坛 | 守得文人见江南
2019/10/30 15:50  交汇点新闻  陈彤  

  

  交汇点讯 10月30日上午,江南文脉论坛“问道江南:学术流派及其思想世界”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学术大咖纷纷坐道论江南,从历史文献中抽丝剥茧,寻找江南文人思想与江南文脉发展的点滴印证。

  水德江南

  

  “‘水是眼波横’,江河湖泊、三江五湖是江南最明亮动人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认为江南作为水乡,几千年来最核心的特质可以提炼为“水德”一辞。

  胡晓明在论坛现场举出杭州老龙井的故事为例,“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是北宋年间辩才法师对好友秦观描绘那一眼泉水的美妙,意为老龙井处于钱塘江(威武不能屈)和西湖(富贵不能淫)中间,借物喻人,体味出江南文人不畏富贵与权力,保持中正平和与独立不倚的品格。

  “含忍”一词代表江南文人最值得称道的品质。胡晓明表示,江南士子多有一种居于边缘的市隐精神,专心致志地读书或钻研艺术,过着恬静的生活,也是一种与当局不合作的反抗精神。

  市隐江南

  

  康熙末年的江苏布政使杨朝麟曾感慨:“本朝科第,莫盛于江左,而平江一路,尤为鼎甲萃薮。”言之江南进士数量可观,而细察地域多为南浔镇、乌青镇。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时进认为,在科举中获取功名者,往往有家族递传的特征,自幼受到良好教养的世家子弟,深知教育的重要,他们致仕后亲莅书院讲习,或躬身兴办学校,成为市镇人文兴盛的重要原因。

  罗时进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江南市镇文人荟萃,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隐读风气,元末明初的政治巨变,造就一批“虽居市廛,如处岩壑”的城市山人,不少人最终选择离开城市,寻求隐读和写作的新空间。

  文人江南

  

  来自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范金民教授谈起曾官至湖北汉阳知府的顾文彬引疾辞官,回到老家苏州的生活。“与情投意合的乡宦绅士诗文酬唱,清音度曲,卧游园苑,鉴赏金石书画,日常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与官员不即不离,在官府允准下从事公益事业,这可能是江南士大夫较为恒常、最为留恋的乡居生活。

  

  与顾文彬不同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万曙教授所介绍的沈璟退休生活更有意义。明代中叶后,文人积极创作戏曲,不满足于“观于旧曲而遵之可也”,但又面临剧本难以舞台演出或演唱的“技术难题”,朱万曙教授表示,“沈璟提出‘词人当行,歌客守腔’的理论主张,化解了这一技术难题,赢得了诸多推崇,为戏曲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汇点记者 陈彤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